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岘首的意思、岘首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岘首的解释

山名。即 湖北 襄阳县 南的 岘山 。 唐 孟浩然 《送韩使君除洪府都督》诗:“ 峴首 晨风送, 江陵 夜火迎。” 清 钱谦益 《新安汪然明合葬墓志铭》:“ 峴首 之涕, 牛山 之悲,又于吾身亲见之,是能不为之嘆息哉!”参见“ 峴山 ”、“ 峴山碑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岘首是汉语中特指岘首山的专有名词,位于今湖北省襄阳市南。该词由“岘”(山岭险峻处)与“首”(头部或顶端)组合而成,最早见于《晋书·羊祜传》,指代襄阳城南九座山峦中形似马鞍的显著峰峦。

地理文献中,岘首山海拔98米,东临汉江,西接岘山山脉,形成襄阳城天然屏障。《水经注》记载其“上有桓宣所筑城,下有东汉习郁凿渠引泉处”,印证其军事与水利双重价值。唐代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明确标注“岘首山在襄阳县东南九里”,成为古代地理坐标的重要参照。

文学层面,“岘首”承载着中国文人的怀古情结。西晋羊祜登岘山时感慨“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的典故,经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句“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传播,形成“岘山堕泪碑”的文化意象。宋代陆游《南乡子》词中“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亦以此地为抒情载体。

现代权威工具书《辞海》(第七版)将其定义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山”,《汉语大词典》收录该词条时着重强调其作为“襄阳三岘”之首的地理特征与人文积淀。

网络扩展解释

“岘首”是一个具有历史和文化内涵的词汇,主要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岘首指山名,即湖北省襄阳市南的岘山,又称“岘首山”。岘山由岘首、中岘、上岘三部分组成,合称“三岘”,其中岘首山位于襄阳城东南,东临汉江,是古代襄阳的地理标志和旅游胜地。


二、历史典故

  1. 羊祜与岘山碑
    据《晋书》记载,西晋名将羊祜曾驻守襄阳,常登岘山游览。他去世后,百姓在岘山立碑纪念,后人望碑落泪,称“岘山碑”或“堕泪碑”。因此,“岘首”也借指对逝者的追思,如清代钱谦益文中“峴首之涕”即用此典。

  2. 地理与战略地位
    岘首山地处汉江之滨,是古代西南群山的起点,扼守襄阳南部的交通要道“凤林关”,具有重要军事意义。


三、文学引用

岘首山因羊祜典故和山水之胜,成为文人吟咏的意象。例如:


“岘首”既是地理名称(襄阳岘山),也承载着历史典故和文化象征意义。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晋书》或《孟浩然诗集》。

别人正在浏览...

百响傍通历不迁主不请部曲才可察勘蟾蜍昌繁乘骑崇祀揣摸出言不逊点唱彫龙对局额定转速饭牛歌反旆风淫俯取洑水拐儿过街门孤戍瞽妄浩虚恒岳花瓶蕙纕篲星回延祸菑贱简健剑鉴貌辨色既济公忌刻竞相掬抛枯首陵母伏剑留欢留客牛气盘梯潜蟠切人杞萌稔寇三亭擅朝社论沈潭私兵探捕天业兔纤苇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