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illing] 英國貨币單位,等于12便士或1/20英鎊
(1).在命令下達之前。《韓非子·飾邪》:“昔者 舜 使吏決鴻水,先令有功而 舜 殺之。”
(2).臨終前囑咐。《漢書·楊王孫傳》:“﹝ 王孫 ﹞及病且終,先令其子,曰:‘吾欲臝葬,以返吾真。’” 顔師古 注:“先令,為遺令。”
(3). 英國 舊輔币名,一先令等于一鎊的二十分之一。
“先令”一詞有多重含義,主要分為以下兩類:
英國舊輔币
英國在1971年貨币改革前使用的輔币單位,符號為“/-”,1先令=12便士=1/20英鎊()。例句:“法蘭絨每匹15先令4便士”。
其他國家貨币
奧地利曾使用先令作為本位貨币(1999年歐元流通前);目前肯尼亞、索馬裡、坦桑尼亞、烏幹達等國仍以先令為官方貨币()。
臨終囑咐
如《漢書·楊王孫傳》記載的“先令其子”,意為臨終前對後事的囑托()。
命令下達前
指在正式命令發布前的行動,出自《韓非子·飾邪》:“先令有功而舜殺之”()。
以上信息綜合了曆史貨币、古籍文獻及成語釋義,如需更完整内容可參考來源網頁。
先令是一個中文詞彙,由兩個部首組成:先(一)和令(口)。先令的拆分部首是一和口,一是表示事物的最頂端,口是表示嘴巴或語言,結合在一起表示先說的話語或命令。
先令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語,最早出現在《禮記·大學》中。在古代文字中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以繁體字為例,先令的繁體寫法是「先令」。繁體字在結構上更加複雜,字形上多了一些筆劃,使得文字更加精美。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也與現代有所不同。以「先令」為例,古時的寫法為「先令」。雖然整體結構與現代相似,但個别部分的筆畫形狀可能有所差異,文字的風格更加古樸。
以下是對「先令」的例句:
1. 老師的先令能夠有效地組織課堂學習。
2. 在軍隊中,士兵們必須服從上級的先令。
組詞:先導、先進、先知、令行禁止、令人喜悅。
近義詞:指令、命令、號令、言谕。
反義詞:從者、隨從、跟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