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祭祀時以亡者生前所用之物作為象征,稱象生。《後漢書·祭祀志下》:“廟以藏主,以四時祭。寝有衣冠幾杖象生之物,以薦新物。”
(2).指模仿真物。 宋 楊萬裡 《三月三日上忠襄墳因之行散得十絕句》之七:“粉揑孫兒活逼真,象生果子更時新。”
(3).指口技。 清 汪懋麟 《郭貓兒傳》:“少以詼調謔浪聞市肆,善謳,尤善象生。象生者,效羽毛飛走之屬聲音,宛轉逼肖,尤工於貓,故 揚 人號之貓。”
“象生”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根據不同語境有所區别。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祭祀象征
指在祭祀儀式中,用逝者生前使用的物品作為象征性替代,以示紀念。這一用法最早見于《後漢書·祭祀志》的記載。
模仿自然或真實事物
常用于描述對生物、器物的藝術仿制。例如清代宜興紫砂器中的"象生"工藝,通過逼真造型模仿瓜果、動植物等自然形态。
口技表演
指通過聲音模仿自然界聲響的技藝,屬于傳統民間表演形式。
其他相關說明
詞源演變
最初作為祭祀用具的稱謂,後逐漸擴展為模仿造物活動的代稱,體現了從宗教儀式到藝術創作的語義延伸。
《象生》是一個漢字詞語,可以拆分成「象」和「生」兩個部分,其中「象」作為意符,部首是「豕」,筆畫數為7;「生」作為聲符,部首是「生」,筆畫數為5。
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語,意思是指大象出生。在繁體中,「象生」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時候,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略有不同。以「象生」為例,古代寫法常采用「象」作為意符,寫作「猪」或「貘」,而「生」部分則與現代相同。
以下是一些使用「象生」的例句:
與「象生」相關的組詞有「象牙」、「象征」等。其中,「象牙」指的是象牙制品,「象征」指的是通過符號或象征性的行為來代表或表達某種含義。
與「象生」近義詞的詞語包括「象出」、「象産」等,它們都指的是大象的出生。
反義詞方面,與「象生」相對的詞語是「象死」,它指的是大象的死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