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凡世的意思、凡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凡世的解釋

人世間。《敦煌變文集·維摩诘經講經文》:“ 菩薩 身為七佛師,久證功圓三世佛,親辭浄土來凡世,助我宣揚轉6*6*輪。” 元 吳昌齡 《張天師》第一折:“俺如今偷臨凡世,私下天宮,這其間風弄竹聲穿戶牖,更那堪月移花影上簾籠。”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凡世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凡世(fán shì)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哲學與文學色彩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人世間、世俗社會,強調與超凡、神聖或理想境界的對立。以下從權威漢語工具書及文化語境角度分層解析:


一、詞典釋義與語義構成

  1. “凡”的本義

    指平常、普通,如《說文解字》釋“凡”為“最括也”,引申為塵世範疇。現代漢語中,“凡”常與“聖”“仙”等概念相對,如“凡人”即世俗之人。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第367頁。

  2. “世”的涵義

    本義為時代、人間,如《玉篇》注“世,代也”,後泛指人類社會。在佛教語境中,“世”與“出世”構成二元對立。

  3. 複合詞“凡世”的定型

    結合二者後,“凡世”特指充滿瑣碎欲望、脫離超然境界的世俗生活場域,常見于宗教、文學作品。

    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第2卷第102頁。


二、文化語境中的深層意蘊

  1. 宗教哲學中的對立面

    佛教、道教将“凡世”視為輪回之苦的載體,需通過修行“出世”解脫。例如《壇經》雲:“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隱含對凡世的超越性反思。

    來源:惠能《六祖壇經·般若品》。

  2. 文學表達的隱喻

    古典詩詞常以“凡世”襯托理想世界,如李商隱“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以月宮孤寂反襯凡世溫情。現代文學則多用于批判庸常生活,如魯迅對“麻木看客”的描寫。


三、典型用法與例句


四、權威參考來源

  1. 工具書

    •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 羅竹風 主編. 《漢語大詞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6-1994.
  2. 經典文獻

    • 惠能.《六祖壇經》. 唐代禅宗典籍.
    • 許慎.《說文解字》. 中華書局, 1963年影印本.

(注:因古籍原版無直接網絡鍊接,建議通過權威出版社電子資源庫如“中華經典古籍庫”檢索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

“凡世”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進行解釋:

一、基本解釋

拼音為fán shì,指人世間,即與宗教或超脫境界相對的世俗世界。


二、詳細釋義

  1. 核心含義
    指世俗、塵世,強調與宗教修行或精神超脫的對立,多用于描述現實世界中追求功利、名利等世俗事物的狀态。

  2. 詞源與結構

    • 由“凡”(一切、普通)和“世”(世界、塵世)組成,原為成語“凡夫俗子”的簡化,後獨立成詞。
    • 古代文獻如《敦煌變文集》、元代雜劇《張天師》中均有使用,例如:“菩薩親辭淨土來凡世”。

三、使用場景


四、外延與翻譯


通過以上分析可見,“凡世”一詞兼具語言學内涵與文化哲學色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褒貶傾向。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典文獻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哀戀麃麃缽昙摩羅伽大寶長毂赤草川墨疵齾蔥翠打奪地行仙蹲點範進攻療觏面怪誕不經乖隔冠履禾旦戶側昒昕佳器金城窘苦踽踽橘子洲凱容勘對抗邁塊子爛污貨掠頭良俦淩車賃仆馬蝗猛悍靡盬明火執杖牧道母性排設疲耗前代赇貨入民笙暖神庭石關熟道厮噤所驗汰然探研鐵匠鹈鹕投訴讬便瓦缾無政謝安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