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圖的意思、物圖的詳細解釋
物圖的解釋
說明物産分布情況的圖譜或圖表。《漢書·王莽傳中》:“司空典緻物圖,考度以繩。” 顔師古 注引 孟康 曰:“司空主水土,責以其物也。”
詞語分解
- 物的解釋 物 ù 人以外的具體的東西:事物。生物。物體。貨物。禮物。文物。物價。物質。地大物博。物極必反。 内容,實質:言之有物。 指自己以外的人或跟自己相對的環境:物議(群衆的批評)。待人接物。物望所歸(衆望
- 圖的解釋 圖 (圖) ú 用繪畫表現出來的形象:圖畫。圖案。圖譜。圖鑒。 指地圖:《亞洲略圖》。圖窮匕見。 畫:畫影圖形。 計謀,計劃:宏圖(亦作“弘圖”、“鴻圖”)。良圖。 謀取,希望得到:圖謀。圖利。企圖。
專業解析
“物圖”的漢語詞典釋義與考釋
“物圖”是一個複合詞,其含義需結合“物”與“圖”的本義及引申義進行解析,并在不同語境中存在具體差異。以下為詳細釋義:
一、核心釋義
“物圖”指描繪事物形象或狀态的圖畫、圖譜。其核心在于通過圖像形式記錄、展示或研究具體事物的形态、結構或特征。
- “物”:本義指萬物、事物。《說文解字》釋為:“萬物也。牛為大物;天地之數,起于牽牛,故從牛。” 引申為客觀存在的實體或對象。
- “圖”:本義指謀劃、意圖。《說文解字》釋為:“畫計難也。從囗從啚。啚,難意也。” 後引申為描繪事物形象的圖畫、地圖等視覺表現形式。《康熙字典》引《爾雅·釋诂》:“圖,謀也。”又引《廣韻》:“圖,畫也。”
二、引申與具體應用
-
圖譜、圖鑒:指系統性地描繪某一類事物(如動植物、器物、星象等)的圖像集合,用于辨識、研究或教學。例如古代《本草圖經》中的藥物形态圖、現代動植物志中的物種插圖均可稱為“物圖”。
- 參考:《中國植物志》編纂中強調“物圖”對物種鑒定的關鍵作用(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編輯委員會)。
-
器物圖樣/設計圖:在工藝、考古或設計領域,指具體器物的結構圖、紋飾圖或設計草圖。
- 參考:考古報告中對出土文物進行測繪所得“器物線繪圖”,是記錄文物形制的重要“物圖”(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
(古義)地形圖、形勢圖:古代文獻中偶見指代描繪地形、軍事布陣等内容的圖籍(此義項現代較少用)。
- 參考:《漢書·藝文志》兵書略著錄有各類“兵形勢圖”、“兵陰陽圖”,可視為特定軍事“物圖”(中華書局點校本《漢書》)。
三、語義辨析
- 與“圖畫”區别:“圖畫”泛指一切繪畫作品,範圍更廣;“物圖”更強調其描繪對象為具體可辨的“物”,具有記錄、說明或研究的實用目的。
- 與“地圖”區别:“地圖”專指地理區域的圖示;“物圖”雖在古義中偶含此意,但現代主要指非地理性事物的圖譜。
結論
“物圖”一詞,源于“物”之實體性與“圖”之描繪性,其核心含義是以圖像形式表現具體事物形态或結構的圖譜、圖樣。其應用廣泛,涵蓋自然科學圖譜、考古繪圖、設計圖稿等領域,是認知和研究事物的重要視覺工具。
網絡擴展解釋
“物圖”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說明物産分布情況的圖譜或圖表,主要用于古代文獻中。以下為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 定義:指通過圖譜或圖表形式,記錄和展示不同地區物産(如農作物、礦産等)的分布情況。
- 出處:最早見于《漢書·王莽傳中》:“司空典緻物圖,考度以繩。” 顔師古注引孟康解釋:“司空主水土,責以其物也。” 說明古代司空(官職)負責通過物圖管理水土資源與物産。
延伸解析
-
功能與用途
物圖在古代具有資源管理作用,類似現代的地理分布圖或資源統計圖,用于指導生産、稅收等行政事務。
-
現代相關應用
在當代語境中,“物圖”一詞較少使用,但類似概念可見于植物圖譜、織物圖像分類等領域,例如通過圖像分析技術記錄物産特征。
補充說明
- 近義詞:物産圖、資源分布圖。
- 文化意義:反映古代中國對自然資源系統化管理的重視,是研究經濟史的重要資料。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現代應用案例,可參考《漢書》相關章節或圖像處理領域的研究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薄莫搏牛之虻不爽燦錯長翼忡惙瘳損綽見楚野慈武醋妒蹙斂錯疑代號凋寡帝城對抗凡翼吠日槁餓胳膊腕子鬼罰詭競孤貞還軍寒乏咶喇混然天成膠膠紛紛紀綱掾繼好靜客絶情郡乘隽觾靠墊廉灋燫熪麗廔耐用猱獅狗鲇魚上竹驽騾毆蛇破觚為圜千裡及遣適巧梅騎鶴清風嶺窮寇莫追若水十州順口話束修韬隱貼邊武官物殉小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