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乡贡的意思、乡贡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乡贡的解释

(1). 唐 代不经学馆考试而由州县推荐应科举的士子。《新唐书·选举志上》:“ 唐 制,取士之科,多因 隋 旧,然其大要有三:由学馆者曰生徒,由州县者曰乡贡,皆升于有司而进退之……其天子自詔者曰制举。”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统序科第》:“自 武德 辛巳岁四月一日,敕诸州学士及早有明经及秀才、俊士、进士明於理体、为乡里所称者,委本县考试,州长重覆,取其合格,每年十月随物入贡。斯我 唐 贡士之始也。”

(2).指由州县选送。 唐 韩愈 《请复国子监生徒状》:“缘今年举期已近,伏请去上都五百里内,特许非时收补;其五百里外,且任乡贡。”《新唐书·锺传传》:“ 广明 后,州县不乡贡,惟 传 岁荐士,行乡饮酒礼。”

(3).指乡试。 明 叶盛 《水东日记·黄希声》:“ 黄鐸 字 希声 , 永乐 中乡贡举人。” 清 方文 《送姚彦昭还里兼怀陈二如都下》诗:“才高转不得科第,同时乡贡良可哀。”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乡贡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特殊人才选拔形式,特指由地方州县推荐优秀学子参加中央科举考试的资格身份。该制度形成于隋唐时期,《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唐代由州县选送科举应试者"的制度。

从唐代科举体系观察,乡贡生源包含两类群体:一是通过县试、州试逐级选拔的学子,二是地方官员直接举荐的德才兼备者。这种选拔方式突破了魏晋以来门阀世族对仕途的垄断,《中国历史大辞典》记载其"使寒门士子获得入仕机会"的制度创新价值。

在具体运作层面,唐代乡贡每年限额推荐,《新唐书·选举志》明确记载"上州岁贡三人,中州二人,下州一人"的定量标准。被荐者需通过资格审查,包括籍贯核实("非其乡里者勿举")、德行考察("察孝悌德行")等程序。

至宋代,乡贡制度发展为"发解试"体系,《宋史·选举志》描述其"秋取解,冬集礼部"的阶梯式选拔特征。明清时期虽沿用推荐机制,但逐步被更规范的科举层级考试替代,最终融入"童试-乡试-会试"的科考系统。

来源参考: 1.《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2.《中国历史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版 3.《新唐书》中华书局点校本 4.《宋史》中华书局点校本

网络扩展解释

乡贡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重要概念,具体指唐代及以后由州县选拔推荐、未经官方学馆培养的士子直接参加科举考试的群体。以下是详细解析:

1.定义与来源

乡贡是相对于“生徒”(官办学馆学生)的考生来源,指未进入中央或地方学馆读书的士人。他们需先通过州县组织的考试,合格后由地方官府推荐至尚书省参加全国科举考试,类似于“自学后经地方选拔参加统考”。

2.选拔流程

3.与生徒的区别

4.历史意义

5.演变与扩展

唐代以后,“乡贡”一词有时也代指乡试(明清科举第一级考试),但核心含义仍围绕“地方选拔”展开。

参考资料

以上内容综合自唐代史料《新唐书·选举志》、韩愈《请复国子监生徒状》等文献记载,以及现代学者对科举制度的研究。

别人正在浏览...

黯黮滩百羞报状备録不知老之将至衬绒陈闻窗帏触地号天储供吹发出走醋妒贷卖吊名吊腰撒跨丢盔抛甲东洋鬼断道多面角读者文摘凤词冯子材愤勇改朝换姓膏糜恨之入骨就名口号诳词狂胆旅贲貌合行离鸣叫难言内壤弄管调弦排调琦魁青绛青旆倾向穷探棋图齐烟九点泉泽麴室扫帚扫竹沈思翰藻水景送年盘頽散玩人丧德文澜阁文宗阁项别骓销微谐捷些子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