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吉祥喜慶。亦指喜慶的事。 漢 焦贛 《易林·萃之夬》:“千懽萬悅,舉事為決,獲受嘉慶,動作有得。” 宋 晏殊 《訴衷情》詞:“世間榮貴月中人,嘉慶在今辰。” 明 吳承恩 《元壽頌》:“ 承恩 蒙公殊遇,垂二十年,謁選來都,又出公之敦喻,值茲嘉慶,良有愜於中也。”
(2).謂外出歸家拜見父母。 南朝 宋 顔延之 《秋胡詩》:“上堂拜嘉慶,入室問何之。” 唐 孟浩然 《夕次蔡陽館》詩:“明朝拜嘉慶,須着 老萊 衣。” 唐 王維 《休假還舊業便使》詩:“上堂嘉慶畢,顧與姻親齒。”嘉,一本作“ 家 ”。
關于“嘉慶”的詳細解釋如下:
嘉慶是清朝第七位皇帝清仁宗愛新覺羅·颙琰的年號,使用時間為公元1796年至1820年(共25年)。乾隆皇帝于1795年禅位給颙琰,次年正月初一(1796年2月9日)正式啟用“嘉慶”年號,寓意“吉祥喜慶”,寄托國泰民安之願。
吉祥喜慶
出自《易林·萃之夬》:“獲受嘉慶,動作有得”,指福澤祥瑞之事。宋代晏殊《訴衷情》中“嘉慶在今辰”也表達對美好時刻的贊頌。
歸家拜見父母
唐代孟浩然《夕次蔡陽館》提到“明朝拜嘉慶”,指外出歸家後向父母行禮問安的傳統禮儀。
“嘉”象征善、美、幸福,“慶”代表祝賀、吉慶。組合後常用于人名,寄寓賢良溫和、人生美滿之意。
“嘉慶”既是曆史符號,也承載着文化祝福,需結合語境理解其多義性。
《嘉慶》是一個漢字詞語,主要有兩個意思:一是指清朝的一個皇帝,即清世宗嘉慶帝;二是指一個時期或時代的名稱,在曆史上特指清嘉慶年間。
《嘉慶》這個詞可以拆分成兩個部首:口字旁和廣字旁。其中,口字旁表示該字的發音和語義與口有關,廣字旁表示該字的發音和語義與廣場有關。這個詞一共有12個筆畫。
《嘉慶》這個詞的來源很有意思。它最早出現在清朝時期,是由嘉慶帝的年號命名而來。嘉慶帝姓愛新覺羅氏,名旻甯,他在位的年號是嘉慶,因此便有了這個詞。
繁體字“嘉慶”和簡體字“嘉慶”都可以表示這個詞,繁體字通常在港澳台地區使用,而簡體字是中國大陸的通用字形。
在古代字典中,嘉慶這個詞有一種古時候的寫法,即“佳慶”。古時候的寫法較為繁複,字符間的筆畫相對較多。
1. 這個地方的建築風格展現了嘉慶時期的文化特色。
2. 嘉慶帝在位期間,國家政治經濟穩定發展。
3. 嘉慶年間,社會風氣積極向上。
嘉慶和其他詞語可以組合成不同的詞組,比如:
1. 嘉慶帝
2. 嘉慶時期
3. 嘉慶年號
《嘉慶》的近義詞有慶豐、克甯、慶康等,這些詞都表示國家或時期的繁榮和安定。
《嘉慶》的反義詞可以是其他朝代的年號,比如乾隆、道光等。反義詞主要表示相對于嘉慶時期的政治經濟形勢和社會狀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