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偏頗失實。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史書佔畢一》:“《左傳》、《史記》、《漢書》、《後漢》、《三國》其文之以代降也,若歷階而下也……《唐》、《宋》、《遼》、《金》僻濫,不稱史矣。”
“僻濫”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
指言語或行為偏離常理、道德規範或公共秩序,帶有不合常規的貶義色彩。例如,當某人發表不合邏輯的言論或做出怪異舉動時,可形容為“僻濫”。
使用場景:多用于日常交流中批評他人言行失當,如“他的僻濫之辭引起衆人反感”。
這一含義源自明代胡應麟的《少室山房筆叢》,用于評價史書記載不夠嚴謹客觀的情況。例如,他認為唐、宋、遼、金等朝代的曆史記錄存在“僻濫”問題,即内容偏頗、缺乏真實性。
使用場景:多用于學術讨論或文獻批評,如“這部史書因僻濫之弊而備受争議”。
以上兩種解釋分别對應日常行為批評與學術文獻評價兩種語境,需根據具體情境選擇適用含義。
《僻濫》是一個漢字詞語,通常用來形容某人的行為或言論過于偏激、不合常理,甚至有些荒謬可笑。
《僻濫》的部首是“亻”(人),代表它屬于“人”字旁的字。它的總筆畫數為13畫,屬于偏多的字。
《僻濫》的來源較為明确,是由兩個獨立的漢字組成。其中,“僻”單獨作為一個字表示偏僻,少有人煙的地方;而“濫”單獨作為一個字表示泛濫,過多、過度。
《僻濫》的繁體字為「僻濫」,與簡體字的形狀略有不同,但意義相同。
《僻濫》的古時候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差異,其中“僻”在古代寫作“辟”,表示辟離或離開。而“濫”在古代寫作“濫”,表示泛濫。
1. 他的言論太過于僻濫,沒有人會相信他的觀點。
2. 這個政策的實施方法太過于僻濫,完全不符合實際情況。
1. 乖僻:形容性格古怪、不合常理。
2. 僻靜:形容環境幽靜、少有人煙。
3. 濫竽充數:比喻湊數,不合格。
近義詞:偏激、過激、武斷。
反義詞:正當、合理、合情合理。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