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仰慕佩服。 汉 袁康 《越绝书·吴内传》:“ 管仲 张弓射 桓公 ,中其带鉤, 桓公 受之,赦其大罪,立为 齐 相,天下莫不向服慕义。”
(1).谓对质其事。《楚辞·九章·惜诵》:“令五帝以折中兮,戒六神与嚮服。” 王逸 注:“嚮,对也;服,事也。言己愿復令六宗之神对听己言事可行与否也。”
(2).归向顺服。《晋书·索綝传》:“ 綝 有威恩,华夷嚮服。”《明史·杨宁传》:“暇则询民疾苦,境内嚮服。”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五:“﹝ 达6*赖三世 ﹞名益著, 青海 河套 诸 蒙古 罔不嚮服。”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向服汉语 快速查询。
“向服”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以下三种解释:
仰慕佩服
这是最常见的含义,指对他人的品德或才能产生敬仰与钦佩。例如《越绝书·吴内传》提到管仲射中齐桓公后,桓公赦免其罪并任其为相,天下人“莫不向服慕义”。该释义在多个来源中被强调,包括权威性较高的《汉典》。
对质其事
指通过当面对证来核实事实。《楚辞·九章·惜诵》中有“戒六神与嚮服”的描述,王逸注解为“嚮,对也;服,事也”,即通过神灵对证事情的真相。
归向顺服
表示群体或地区因威德感召而自愿归附顺服。例如《晋书·索綝传》提到“华夷嚮服”,《明史·杨宁传》中也有“境内嚮服”的记载,均指通过治理使民众信服。
读音与注音:拼音为xiàng fú,注音为ㄒㄧㄤˋ ㄈㄨˊ。
使用提示:该词多用于古籍或书面语,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其含义。
向服是一个汉字词语,可以表示接受批评、检讨错误并改正的意思。常用于描述一个人态度谦虚、谦让,具有自知之明的行为。
向服的部首是口,笔画数为9。
向服的来源可以追溯至古代的《尚书·夏书·尧典》一书中。在这本古代文献中,"服"一词表示承认错误的感召,而"向"则表示去面向,并表示向外伸出。因此,向服结合在一起时,表示一个人谦虚地接受错误并向外展现自己改过的态度。
在繁体字中,向服的写法为「嚮服」。
在古代,有时候汉字"向服"的写法为「嚮伏」或「嚮彿」。
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虚心向他人表示向服。
服从、服输、服气
顺从、谦虚、虚心
倔强、固执、不服从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