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仰慕佩服。 汉 袁康 《越绝书·吴内传》:“ 管仲 张弓射 桓公 ,中其带鉤, 桓公 受之,赦其大罪,立为 齐 相,天下莫不向服慕义。”
(1).谓对质其事。《楚辞·九章·惜诵》:“令五帝以折中兮,戒六神与嚮服。” 王逸 注:“嚮,对也;服,事也。言己愿復令六宗之神对听己言事可行与否也。”
(2).归向顺服。《晋书·索綝传》:“ 綝 有威恩,华夷嚮服。”《明史·杨宁传》:“暇则询民疾苦,境内嚮服。”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五:“﹝ 达6*赖三世 ﹞名益著, 青海 河套 诸 蒙古 罔不嚮服。”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向服汉语 快速查询。
根据《汉语大词典》的释义,“向服”是古汉语中的复合动词,由“向”与“服”两个语素构成,具体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归顺臣服
“向”本义为“朝向、趋向”,“服”指“服从、归附”。该词最早见于《左传·定公十年》:“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偪好——于神为不祥,于德为愆义,于人为失礼,君必不然。”晋代杜预注:“不敢向服于君。”此处指他国对中原政权的政治臣属关系。
服罪供认
在司法语境中,“向”引申为“承认”,“服”特指“服刑”。北宋《册府元龟·刑法部》记载:“囚既向服,宜正刑书。”此用法强调罪犯对犯罪事实的供认不讳。
该词现代汉语中已鲜少使用,但在研究古代法制史、外交文献时仍具学术价值。以上释义综合参考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及中华书局《十三经注疏》校勘本。
“向服”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以下三种解释:
仰慕佩服
这是最常见的含义,指对他人的品德或才能产生敬仰与钦佩。例如《越绝书·吴内传》提到管仲射中齐桓公后,桓公赦免其罪并任其为相,天下人“莫不向服慕义”。该释义在多个来源中被强调,包括权威性较高的《汉典》。
对质其事
指通过当面对证来核实事实。《楚辞·九章·惜诵》中有“戒六神与嚮服”的描述,王逸注解为“嚮,对也;服,事也”,即通过神灵对证事情的真相。
归向顺服
表示群体或地区因威德感召而自愿归附顺服。例如《晋书·索綝传》提到“华夷嚮服”,《明史·杨宁传》中也有“境内嚮服”的记载,均指通过治理使民众信服。
读音与注音:拼音为xiàng fú,注音为ㄒㄧㄤˋ ㄈㄨˊ。
使用提示:该词多用于古籍或书面语,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其含义。
班师回朝豩豪抽藤条淡书名打游击雕城递补东流西落顿足捩耳恶鬼风骨峭峻封神演义负流抚署改曲易调盖然论公请拐士盥涤冠盖里过套宏观黄札环旋华英脚法孑义羁官记将近履酒窟科买昆仑奴剌撒连中岭北楼窗毛骨耸然命代盘涧评述切镂轻音乐碶闸人曹郎溶洞弱寡涉水靴十二巫峰女时术手札拴束讼灵体顺屯耕宛虹蕰崇五塥潇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