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波浩邈的水域。 唐 李百藥 《洞箫賦》:“於是乃使夫匠人陵皛淼,明幽窅,攀重蘿,閲豐篠,截成枝之龍質,拟銜花之鳳鳥,作為洞簫,其聲窈窕。” 明 蔣一葵 《長安客話·德勝門庵》:“其南則皛淼千頃,草樹菁蔥,鷗鳬上下。”
“皛淼”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讀音和釋義在不同來源中存在一定差異,綜合權威性較高的信息整理如下:
“皛淼”是一個偏文學性的詞彙,讀音需注意避免混淆,核心含義為“明亮而遼闊的水域”,多用于古代詩文或景物描寫中。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洞箫賦》及《長安客話》原文()。
皛淼(xiāo miǎo)是一個漢字詞語,通常用來形容水面波光粼粼的樣子,也可以指水波瀾壯闊或廣大的水域。
皛淼的部首是水,表示與水相關。它由12個筆畫組成。
皛淼最早出現在《廣韻》一書中,是一種形容水面光亮的表情詞語,在古代文學作品中經常被用來描寫湖泊、江河等水域的美麗景色。
繁體字“皛淼”與簡體字寫法一緻。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有所變化。據傳,皛淼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為“皞淼”,但隨着時間的推移,寫法逐漸演變為現在的形式。
1. 晨光照在湖面上,湖水波光皛淼。
2. 無邊的大海波濤皛淼,猶如天地交彙處。
皛美(形容詞:美麗如水波瀾)
皛光(名詞:表示水面上閃爍的光芒)
皛藍(形容詞:湖水呈現出藍色波光)
波光粼粼、波光皎潔
平靜、寂靜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