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硁硁的意思、硁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硁硁的解釋

[shallow and stubborn] 形容一個人見識淺薄又非常固執的樣子

不知老大王克守臣節,硁硁不貳,雖在羑裡,定無怨言。——《封神演義》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硁硁”(kēng kēng)是《論語·子路第十三》中孔子評價“言必信,行必果”時使用的形容詞,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理解:

  1. 本義與讀音
    “硁”本指敲擊石頭的聲音(象聲詞),讀作kēng,引申為固執、淺薄、頑固之意。在《論語》中,孔子用“硁硁然”形容一種僵化、不知變通的狀态。

  2. 《論語》中的引申義
    孔子批評“言必信,行必果”是“硁硁然小人哉”,這裡的“小人”并非指道德敗壞者,而是指境界不高、拘泥于教條的人。他們盲目追求“絕對守信”,卻忽略了更高層次的“義”(即道義和變通)。

  3. 孔子的核心批判點
    孔子反對的是“必”(極端化),而非“信”本身。他認為,真正的君子應懂得權衡“信”與“義”,在特殊情境下靈活調整行為,而非機械遵守承諾。這種“必”的極端态度,正是“硁硁”所體現的局限性。

“硁硁”既是對固執行為的拟聲化描述,也是對思想僵化的批判,強調為人處世需通達權變,避免陷入教條主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硁硁》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硁硁》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硬而堅固的樣子。它常用來描述物體的特性或人的性格特點。

拆分部首和筆畫

《硁硁》的部首是石(石字旁),由兩個筆畫組成。

來源

《硁硁》是一個古代漢字,早在《說文解字》中就有記錄。它的意思雖然具有一定的象形意味,但具體的來源尚不明确。

繁體

《硁硁》的繁體字是「鏗鏗」。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的「硁硁」字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它的上下結構更加嚴謹,形似「口」字加上兩個橫折,表示堅固的石頭。

例句

1. 他的态度硁硁,從不輕易妥協。

2. 這座古城的城牆造得硁硁實實,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組詞

1. 硁砣(形容物體堅固、沉重)

2. 硁仞(形容身材高大、堅挺)

3. 硁硙(形容聲音清脆、響亮)

近義詞

1. 堅硬

2. 堅固

3. 堅實

反義詞

1. 軟弱

2. 脆弱

3. 松散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