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烈武的意思、烈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烈武的解釋

赫赫武功。 晉 陸雲 《吳故丞相陸公诔》:“我有烈武,如震如霆。”《宋史·樂志十二》:“於赫烈武,光昭古今。”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烈武”是一個具有深厚曆史底蘊和文化内涵的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核心含義:

  1. 剛猛勇武:

    • “烈”字本義指火勢猛,引申為猛烈、剛烈、壯烈、光明、功業等含義,強調一種強烈、剛直、不屈不撓的特質。
    • “武”字本義指與軍事、技擊有關,引申為勇猛、威武、武力、武功等含義。
    • 二字結合,“烈武”首要的含義是形容人或事物具有剛強猛烈、勇猛威武的特質。它描述的是一種充滿力量、氣勢磅礴、剛毅不屈的武勇精神。例如,形容一位将領作戰極其勇猛,可稱其“性烈武”。
  2. 谥號用字(曆史特定用法):

    • 在中國古代的谥法制度中,“烈”和“武”都是重要的谥號用字,各有其特定含義。
      • “烈”: 作為谥號,常表示“有功安民”、“秉德遵業”、“剛克為伐”、“安民有功”等正面評價,用于表彰有功于國家社稷、剛直有為的君主或大臣。來源可參考古代谥法文獻,如宋代蘇洵的《谥法》或更早的谥法解釋。
      • “武”: 作為谥號,主要表示“剛強直理”、“威強敵德”、“克定禍亂”、“刑民克服”等,常用于表彰武功顯赫、平定禍亂、保境安民的君主或武将。
    • 曆史上,有重要人物被谥為“烈武”。最著名的例子是東漢末年的宗室大臣劉陶。據《後漢書·劉陶傳》記載,劉陶因忠誠耿直、敢于谏言而聞名,後因黨锢之禍下獄自殺。漢靈帝追思其忠,下诏追谥他為“烈武侯”。這裡的“烈武”就是對其剛烈忠誠(烈)與勇武氣節(武)的蓋棺定論。
    • 另一個重要來源是《逸周書·谥法解》,這是現存最早的關于谥法制度的系統記載。其中對“烈”的解釋有“有功安民曰烈”、“秉德遵業曰烈”等;對“武”的解釋有“剛強直理曰武”、“威強敵德曰武”、“克定禍亂曰武”等。這為理解“烈武”作為谥號的含義提供了權威依據。
  3. 引申與象征意義:

    • 基于其本義和曆史谥法含義,“烈武”一詞可以引申為一種剛烈勇武、不屈不撓、建功立業的精神象征。它代表着一種在危難時刻挺身而出、以剛強勇毅維護正義或保衛家國的崇高品格和氣概。

“烈武”一詞的核心含義在于剛猛勇武,形容人或事物具有強烈的力量、氣勢和勇毅精神。在特定的曆史語境下,尤其是作為谥號(如東漢劉陶的“烈武侯”)時,它綜合了“烈”(如功業卓著、剛直忠誠)和“武”(如威強克敵、安定禍亂)的谥法内涵,是對傑出人物一生功績與品德的高度概括和褒揚。其精神内核象征着剛強不屈、勇武建功的崇高氣節。

參考資料:

  1. 《後漢書·卷五十七·杜栾劉李劉謝列傳第四十七》(記載劉陶事迹及“烈武侯”谥號) - 可查閱中華書局點校本《後漢書》或權威曆史數據庫。
  2. 《逸周書·卷六·谥法解第五十四》(記載“烈”、“武”谥字的原始解釋) - 可查閱《四部叢刊》本《逸周書》或相關古籍整理本。
  3. 《漢語大詞典》(對“烈”、“武”單字的詳細釋義及引申義) - 權威大型漢語工具書。
  4. 古代谥法研究著作(如宋代蘇洵《谥法》、清代劉長華《漢晉迄明谥彙考》等) - 提供谥法制度的系統知識。

網絡擴展解釋

“烈武”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及相關信息可綜合如下:

一、基本釋義

“烈武”指赫赫武功,強調顯赫的軍事成就或勇武的氣勢。該詞由“烈”(形容猛烈、剛強)與“武”(指武力、軍事)組合而成,整體帶有褒揚功績的意味。

二、出處與例句

  1. 古代文獻

    • 晉代陸雲《吳故丞相陸公诔》中寫道:“我有烈武,如震如霆”,以雷霆比喻武功的威勢。
    • 《宋史·樂志十二》亦有記載:“於赫烈武,光昭古今”,贊頌武功的光輝傳承。
  2. 現代用法
    部分網絡釋義提到“烈武”可引申為以武入道的修行法門(如、6),但此解釋多見于文學創作或非權威平台,傳統典籍中未見類似用法,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三、字義分解

四、相關擴展

部分例句(如)提到“朱武連環莊”等小說情節,屬于文學創作中的衍生用法,與詞源本義關聯較弱。建議參考權威古籍或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查字典)獲取規範釋義。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宋史》原文,以獲取更詳盡的古典用例。

别人正在浏覽...

貶責賓寀必然性推理猜嫌撮引誕說打甕墩盆貳話公清固化畫地爲獄畫楫绛绡頭精義極切季孫九侯絕後俊識句投開萌忼慨老臞犂鏡臨車零落輪回馬首目瞪舌彊畔援嚬顣評選本剖冤仆質掐巴敲骨剝髓挈辭起飛棄士求成日津軟組織如癡如狂如獲至珍三百青銅錢勝人一籌市俗闩門閉戶水口水電站隨化蘇洵坦床踏水痛口帏薄不修僞讓相軋膝部熙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