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馳思,遐想。 晉 孫綽 《遊天台山賦》:“餘所以馳神運思,晝詠宵興,俛仰之間,若已再升者也。” 魯迅 《漢文學史綱要》第四篇:“《九辯》本古辭, 玉 取其名,創為新制,雖馳神逞想,不如《離騷》,而凄怨之情,實為獨絶。”
(2).神往,向往。 宋 蘇轼 《與南華明老》之二:“南望山門,馳神杳靄。” 明 李贽 《焚書·答周友山》:“獨餘不知何説,專以良友為生,故有之則樂,舍之則憂,甚者馳神於數千裡之外。” 明 徐渭 《書石梁雁宕圖後》:“ 台 宕 之間,自有知以來,便馳神於彼,苦不得往,得見於圖譜中。”
“馳神”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層核心含義:
馳思遐想
指思緒快速運轉、自由聯想的狀态,常用于描述思維活躍或沉浸于想象中。例如晉代孫綽在《遊天台山賦》中寫道:“餘所以馳神運思,晝詠宵興”,表達創作時思緒飛揚的情景。
心馳神往
表示對某事物或場景的強烈向往與憧憬。如宋代蘇轼在《與南華明老》中提到“南望山門,馳神杳靄”,傳遞出對遠方景色的深切渴望。
該詞常見于古典文學,現代使用頻率較低,但可通過具體語境靈活運用。需注意與“馳神睢渙”(形容速度極快)區分,後者為衍生成語,含義不同。
《馳神》是一個詞語,意思是精神奔放,活力四溢。它形容一個人精力充沛,思維敏捷,有無限的活力和創造力。
《馳神》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馬和示,其中“馬”表示與馬有關,指的是快速的動物或交通工具。“示”表示相關的東西或生物。
拆分部首*********:
馬
示
《馳神》一共有11個筆畫。
《馳神》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文獻中。在古代文化中,馬兒是快速、靈活的代表,而“神”代表着充滿活力和創造力的精神。
《馳神》的繁體字為「馳神」。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差異。《馳神》這個詞在古代漢字中的寫法為「馳神」。
1. 他一路馳馬而行,精神煥發,活力四溢,真是一個馳神的年輕人。
2. 這場音樂會的現場氣氛非常活躍,樂手們彈奏出了馳神的旋律。
馳勇、馳名、馳騁、駭人、駭人聽聞、精神煥發、活力四溢。
活力無限、靈感迸發、精力充沛。
無精打采、疲憊不堪、無動于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