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民仇 ”。1.謂人民怨恨、反對。《逸周書·芮良夫解》:“民歸於德。德則6*民戴,否則6*民讐。”
2.人民的仇恨。 王德锺 《十九歲述懷》詩之五:“國難方殷抛蠹簡,民仇未報祝龍泉。”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民讐漢語 快速查詢。
“民讐”是一個較為罕見的詞彙組合,其含義需拆解分析:
字面解析
組合意義
字面可理解為“民衆的仇敵”或“人民仇恨的對象”,可能用于描述被大衆敵視的統治者、壓迫者或社會不公的象征。
語境可能性
使用現狀
該詞在中文日常語境中極少使用,未見于權威詞典,需結合具體上下文進一步判斷。
若您遇到該詞的出處或語境,建議提供更多背景信息以便精準解讀。
《民讐》一詞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别是“民”和“讐”組成。
“民”指的是國家的人民,也可以泛指一定群體的人。
“讐”意指仇恨、仇敵或争鬥。
因此,《民讐》的意思是人民之間的仇恨、争鬥。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周易·系辭上》:“民以讐為木矣。”這句話意指人民相互仇恨,導緻了無法和平相處。
拆分《民讐》的部首分别是“心”和“言”。
“心”是表示内心或情感的意思。
“言”是表示說話或言語的意思。
根據部首的不同,可以更加準确地理解和運用這個詞。
“民讐”的拆分筆畫分别是“3”和“19”,總筆畫數為22。
《民讐》的繁體字是「民讎」。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有時也會使用「民雠」或「民仇」來表示《民讐》這個詞。
以下是一些關于《民讐》的例句:
1. 戰争和沖突導緻了民讐的不斷升級。
2. 曆史上許多國家都曾經經曆過嚴重的民讐。
3. 在和平時期,人們應該努力避免民讐的發生。
組詞:民氣、民憎、民憤、讐難、讐怨。
近義詞:仇恨、争鬥、敵對。
反義詞:友愛、和平。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