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鼓舞士氣的五種方法。《逸周書·大武》:“戰有六厲、五衛、六庠、五虞……五衛:一、明仁懷恕,二、明智輔謀,三、明武攝勇,四、明材攝士,五、明藝攝官。”
(2).指 元 右衛、左衛、中衛、前衛、後衛五軍,掌宿衛扈從,兼屯田。《元史·百官志二》:“ 至元 十八年,以 蒙古 侍衛總管府依五衛之例,為指揮使司。” 元 陳旅 《次韻友人京華即事》之二:“五衛旌旗秋甸裡,千官劍珮曉雲端。”
“五衛”是一個曆史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源自《逸周書·大武》,具體包括:
元朝樞密院下設的五支禁衛軍,負責皇帝安全與屯田事務:
部分文獻(如)提到“五衛”引申為形容人能力強、勇敢,但此用法較少見,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五衛》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指“五個衛隊”或“五個守衛者”。它可以用來形容守衛某個地方或保衛某個人或物的人員。
《五衛》的拆分部首是“乙”和“宀”,其中“乙”在這裡作為象形兼聲旁,表示一種勾狀物;“宀”是表示“宅”或“宇”的意思。它的總筆畫數為八畫。
《五衛》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當時用來指代守護皇宮的五個衛隊,保衛皇帝和皇後的安全。
《五衛》的繁體字為「五衛」。
在古代,漢字《五衛》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其中一種古代寫法是“亅宀方”,表示“方形的宅邸”,另一種寫法是“朩宀方”,意為“宅邸守衛者的數量為五個”。
1. 皇宮的五衛堅守崗位,保衛着皇帝的安全。
2. 這座博物館由五位衛隊負責保護。
五衛隊、五衛軍、五衛士等
五保、五守、五衛士
無衛、無保、未守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