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介的意思、并介的詳細解釋
并介的解釋
謂兼善天下而又耿介自守。《文選·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吾昔讀書,得并介之人,或謂無之,今乃信其真有耳。” 劉良 注:“并,謂兼利天下;介,謂孤介自守。” 清 秦笃輝 《平書·文藝上》:“ 嵇康 《絶交書》:‘吾昔讀書,得并介之人。’并介,猶言兼善獨善也,二字甚奇。”
詞語分解
- 并的解釋 并 ì 合在一起:并攏。合并。兼并。 一齊,平排着:并駕齊驅。并重(恘 )。并行(妌 )。 連詞,表平列或進一層:并且。 用在否定詞前,加強否定的語氣,表不像預料的那樣:并不容易。 并 ī 中國山西
- 介的解釋 介 è 在兩者中間:介于兩者之間。介詞(用在名詞、代詞之前,合起來表示地點、時間、方向、方式等關系的詞,如“從”、“向”、“在”、“以”、“對于”等)。介入。 這樣,這麼:像煞有介事(好像真有這麼回事
網絡擴展解釋
"并介"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該詞由"并"(兼合、并存)與"介"(耿介、堅守)組合而成,指既能夠兼濟天下又保持自身耿介品格的雙重特質。清代學者秦笃輝在《平書》中将此解為"兼善獨善",即儒家推崇的處世理想境界。
二、經典出處
最早見于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吾昔讀書,得并介之人,或謂無之,今乃信其真有耳。"
劉良注解:"并謂兼利天下,介謂孤介自守",說明該詞特指既能入世作為又能保持獨立人格的典範。
三、特殊用法
在具體語境中可引申為:
- 指代具有雙重品格的人物形象(如嵇康自喻)
- 表達對理想人格的追求(如儒道思想的結合)
- 現代多用于文言文研究或古籍注釋領域
注:提到的"事物并列"之解屬于現代引申用法,與古籍原意存在差異。建議在文言文解讀時以古典注疏為準。
網絡擴展解釋二
“并介”這個詞是什麼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等。
《并介》是一個古漢字詞彙,它是由“并”和“介”兩個字組成。其中,“并”的部首是“幹”,筆畫數目為4;“介”的部首是“人”,筆畫數目為9。該詞的字形來源及其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如下:
來源:根據考古學家的研究,古代的“并介”是一個繩子的名字,它是用來數數或量度物體的長度或距離的。因此,可以推測“并介”的意思與“量度”或“計數”相關。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書寫中,通常使用的是象形文字。根據古代文獻記載,古代漢字“并介”的形狀為兩個并置的橫杠,類似于現代漢字中的“十”。
例句:現代漢語中,雖然“并介”這個詞已經較少使用,但我們可以通過例句來幫助理解其含義。例如:“他使用尺子并介了一下桌子的長度。”這句話意味着他用尺子來測量桌子的長度。
組詞:根據《漢語詞典》,與“并介”相關的詞彙有“并立”(同時存在,互不妨礙),“界限”(劃分事物間的邊界)等。
近義詞:與“并介”相近或含義類似的詞有“測量”、“計算”等,它們都可以用來描述對物體長度或數量的測量或評估。
反義詞:對于“并介”來說,沒有明确的反義詞。不過,如果從詞義上來考慮,與“并介”相對的詞彙可以是“不計量”或“不計數”,意味着沒有進行測量或計數。
總結:《并介》是一個古漢字詞彙,它指的是用來測量或計數的繩子。其字形為兩個并置的橫杠,“并”的部首是“幹”,筆畫數目為4;“介”的部首是“人”,筆畫數目為9。盡管該詞在現代漢語中用得較少,但我們可以通過例句和相關詞彙來理解其含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