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烏台的意思、烏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烏台的解釋

指禦史台。 唐 姚合 《和門下李相餞西蜀相公》:“烏臺情已洽,鳳閣分彌濃。” 金 郭宣道 《送同舍張耀卿補掾中台》詩:“關心 雁塔 功名晚,試手烏臺歲月忙。”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八八:“怪道烏臺牙放早,幾人怒馬出 長安 。”參見“ 烏府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烏台是古代中國對禦史台的别稱,專指監察機構。其名稱來源可追溯至漢代典故,《漢書·朱博傳》記載禦史府内植柏樹,常有烏鴉栖居,故得“烏台”“柏台”之名。唐代杜佑《通典·職官六》進一步明确:“漢禦史府中列柏樹,常有野烏數千栖宿其上,晨去暮來,號曰朝夕烏”,印證了這一别稱的官方屬性。

宋代因蘇轼“烏台詩案”使該詞具象化為司法監察的代名詞,據《宋史·蘇轼傳》載,元豐二年禦史台以“謗讪新政”罪名拘押蘇轼,案件審理地即烏台,此事成為中國古代文字獄典型案例。明清時期沿用此稱,明代《大明會典》将禦史台與都察院職能并提,顯示其監察職能的延續性。

現代漢語研究中,《漢語官制詞典》指出“烏台”已演變為文化意象,常借指剛正不阿的監察精神,如王國維《人間詞話》以“烏台風骨”喻文學批評的犀利風格。該詞在曆史文獻中的高頻出現,印證其作為中國古代監察制度的核心符號價值。

網絡擴展解釋

“烏台”是古代對禦史台的别稱,其含義和背景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1. 基本定義
    烏台即禦史台,是中國古代監察機構,負責彈劾官員、監督司法。其名稱源于漢代禦史府内多柏樹,常有數千烏鴉栖息,形成“晨去暮來”的景象,故稱“烏台”或“柏台”。

  2. 特殊含義
    該詞暗含“位高權輕”的隱喻:禦史雖監察百官,但實際地位低于其他中央官員,需受制于皇權。如《漢書》記載,禦史府柏樹枯萎、烏鴉離去被視為禦史職權衰落的征兆。

  3. 曆史典故
    最著名的關聯事件是北宋“烏台詩案”。蘇轼因詩文被指诽謗新政,在禦史台受審,成為其人生轉折點。此案凸顯了烏台作為政治鬥争工具的功能。

  4. 文學引用
    唐代姚合“烏臺情已洽”、清代龔自珍“怪道烏臺牙放早”等詩句,均以烏台代指監察體系,反映古代文人對官僚制度的複雜态度。

  5. 延伸用法
    在茶文化中,“烏府”被借指盛炭竹籃,取其“黑色”與“威嚴”雙重意象,但此用法與監察機構無直接關聯。


建議結合蘇轼《獄中寄子由》等作品,可更深入理解該詞的曆史文化内涵。

别人正在浏覽...

哀感中年被錄取标榜筆性鄽肆朝端抽薹創基出典痤贅待差達覽單羸德輶杕社斷殺二十八将分煙析生高廣乖爽乖性兒慣于滾木孤洲阖門轟轟锵锵皇協會鼌鑒臨絜身金器雞犬不甯酒粕酒入舌出積竹軍達峻潔老父累及無辜連村龍廄馬前美聲唱法密栗明茂敏活密旨女郎屁雌寡淡全民所有制擾攘肉頭戶擅聲折丹試差屯窒婉拒烏鵲橋銜聯亵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