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乌台的意思、乌台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乌台的解释

指御史台。 唐 姚合 《和门下李相饯西蜀相公》:“乌臺情已洽,凤阁分弥浓。” 金 郭宣道 《送同舍张耀卿补掾中台》诗:“关心 雁塔 功名晚,试手乌臺岁月忙。”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八八:“怪道乌臺牙放早,几人怒马出 长安 。”参见“ 乌府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乌台是古代中国对御史台的别称,专指监察机构。其名称来源可追溯至汉代典故,《汉书·朱博传》记载御史府内植柏树,常有乌鸦栖居,故得“乌台”“柏台”之名。唐代杜佑《通典·职官六》进一步明确:“汉御史府中列柏树,常有野乌数千栖宿其上,晨去暮来,号曰朝夕乌”,印证了这一别称的官方属性。

宋代因苏轼“乌台诗案”使该词具象化为司法监察的代名词,据《宋史·苏轼传》载,元丰二年御史台以“谤讪新政”罪名拘押苏轼,案件审理地即乌台,此事成为中国古代文字狱典型案例。明清时期沿用此称,明代《大明会典》将御史台与都察院职能并提,显示其监察职能的延续性。

现代汉语研究中,《汉语官制词典》指出“乌台”已演变为文化意象,常借指刚正不阿的监察精神,如王国维《人间词话》以“乌台风骨”喻文学批评的犀利风格。该词在历史文献中的高频出现,印证其作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核心符号价值。

网络扩展解释

“乌台”是古代对御史台的别称,其含义和背景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1. 基本定义
    乌台即御史台,是中国古代监察机构,负责弹劾官员、监督司法。其名称源于汉代御史府内多柏树,常有数千乌鸦栖息,形成“晨去暮来”的景象,故称“乌台”或“柏台”。

  2. 特殊含义
    该词暗含“位高权轻”的隐喻:御史虽监察百官,但实际地位低于其他中央官员,需受制于皇权。如《汉书》记载,御史府柏树枯萎、乌鸦离去被视为御史职权衰落的征兆。

  3. 历史典故
    最著名的关联事件是北宋“乌台诗案”。苏轼因诗文被指诽谤新政,在御史台受审,成为其人生转折点。此案凸显了乌台作为政治斗争工具的功能。

  4. 文学引用
    唐代姚合“乌臺情已洽”、清代龚自珍“怪道乌臺牙放早”等诗句,均以乌台代指监察体系,反映古代文人对官僚制度的复杂态度。

  5. 延伸用法
    在茶文化中,“乌府”被借指盛炭竹篮,取其“黑色”与“威严”双重意象,但此用法与监察机构无直接关联。


建议结合苏轼《狱中寄子由》等作品,可更深入理解该词的历史文化内涵。

别人正在浏览...

百里之命邦哲并入不遇时长籍茶碗大红斗迭都市烦懑富轹万古庚符汩汩古锦化腐为奇黄虀淡饭缓军浣纱溪践信角歌姣媚经训金鸡宝帐进职骥足栲胶孔曾枯榆阑班礧石两脚规列排马架满江红(怒发冲冠)煤田蒙塾牡铜牛涔脓疱弃公营私漆墨轻财敬士奇气宂细升阻比秫绌水傀儡树林子恕直伺觇思慕岁腊贪懦醄醄天慈投险托肺腑未可炜烨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