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欺騙君上。《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拳拳之忠,終不能自列,因為誣上,卒從吏議。” 李周翰 注:“有司以 遷 為誣罔天子,終從獄吏之議。上謂天子也。”《管子·重令》“何謂朝之經臣?察身能而受官,不誣於上” 唐 尹知章 注:“無能受官,謂之誣上。”
“誣上”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側重,主要可從以下角度理解:
提示: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史記》《管子》等古籍原文,或查閱權威詞典如《漢語大詞典》。
誣上是一個動詞,多指無端地誣陷、指責别人。它由兩個漢字組成:誣(音wū)和上(音shàng)。
誣的部首是言,它的筆畫數是7畫。上的部首是一,它的筆畫數是1畫。
《說文解字》記載,誣字源自古代傳說中的天神“無測之靈”,因為他喜歡誣陷别人,所以人們稱他為“誣神”,後來形聲相傳,誣字就有了“誣陷”之意。
在繁體字中,誣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誣的字形略有差異,它的正楷寫法中間會有一個橫折筆,類似于“曰”的形狀。
一些例句中可以體現誣上的用法:
1. 他無中生有地誣上了我,這讓我很生氣。
2. 不要隨意誣上别人,要對别人負責任。
3. 這種無端誣陷已經得不到任何人的認同。
與誣上相關的組詞包括:誣陷、誣告、誣賴等。
與誣上意思相近的詞有:冤枉、诋毀、诽謗。
與誣上意思相反的詞有:辯白、申訴、澄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