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寬恤 ”。
亦作“ 寬卹 ”。寬大體恤。 宋 丁謂 《丁晉公談錄》:“既已決了,便送配所,更莫與問,其寬恤如此。” 宋 蘇轍 《論京畿保甲冬教等事狀》:“伏乞聖慈,深念根本之地,所宜寬卹,特與蠲免。”《明史·循吏傳·陳灌》:“ 灌 豐裁嚴正,而為治寬恤類此。”
“寬恤”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含義為寬宏體恤、寬容體諒,強調對他人過失或困境的包容與關懷。以下是詳細解釋:
寬大體恤
指以寬厚的态度體諒他人,尤其在處理錯誤或矛盾時不過分苛責,而是給予改正機會。例如古代文獻中提到的“寬恤”多用于描述治理者或政策的仁慈,如《明史》中陳灌“為治寬恤”。
拆分字義
該詞在宋代文獻中已頻繁出現,例如:
如需更深入的語源分析或具體文獻案例,可參考古籍數據庫或權威詞典(如漢典)。
寬恤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首組成:宀(宀字頭)和忄(心旁),共有11個筆畫。
寬恤來源于古時候的漢字,它的本義是指寬容和原諒。在繁體中,寬恤的寫法為寬恤。
古時候漢字寫法中,字形稍有差異。寬字的古代寫法在上半部分帶有"宀"字頭,下半部分則是"一千八"的橫拐,這個形狀代表了一個大而寬敞的房子。恤字的古代寫法上半部分為"心"字旁,下半部分則是"許"字的右側-多-字旁,象征着心懷寬恕,善待衆人。
1. 他寬恤了那個犯錯的學生,給予他改過自新的機會。
2. 母親寬恤了我讓我繼續追尋自己的夢想。
組詞:寬厚、恤納、寬大、寬容
近義詞:寬容、原諒、仁慈
反義詞:嚴懲、責罰、懲戒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