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生死肉骨的意思、生死肉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生死肉骨的解釋

[raise the dead and give life to the people once more] 使死人複生,使白骨長肉,形容恩情極深

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馬中錫《中山狼傳》

詳細解釋

使死者複生,白骨長肉。極言恩施的深厚。《左傳·昭公二十五年》:“ 平子 曰:‘苟使 意如 得改事君,所謂生死而肉骨也。’”《梁書·劉孝綽傳》:“得使還同士伍,比屋 唐 民,生死肉骨,豈侔其施。” 清 錢謙益 《為柳敬亭募葬地疏》:“ 柳生 敬亭 ……往往于刀山血路,骨撐肉薄之時,一言導窽,片語解頤,為人排難解紛,生死肉骨。”亦作“ 生死骨肉 ”。 唐 顔真卿 《謝戶部侍郎表》:“﹝臣﹞官階勳封盡蒙黜削,待罪三年,分從遐棄。屬陛下聰明睿哲,嗣聖登庸,恩宥廣覃,授臣 利州 刺史……生死骨肉,受賜已深。”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生死肉骨”是一個漢語成語,讀作shēng sǐ ròu gǔ,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基本解釋


出處與背景

  1. 最早記載:
    出自《左傳》的兩處記載:
    • 《左傳·襄公二十二年》:“吾見申叔夫子,所謂生死而肉骨也。”
    • 《左傳·昭公二十五年》:“苟使意如得改事君,所謂生死而肉骨也。”
    • 這裡的“生”和“肉”均為動詞,表示“使複活”“使長肉”,體現古漢語的使動用法。

用法與語法


經典例句

  1. 宋代陳亮《謝鄭侍郎啟》:“文緻诋欺之法,久矣不行;生死肉骨之恩,今焉創見。”
  2. 唐代顔真卿曾用“生死骨肉”表達類似含義(注:“生死骨肉”為近義詞)。

近義詞

該成語通過極緻的比喻(複活死者、白骨生肉),凸顯施恩者的重大恩情,常見于古代文獻和正式場合的感恩表述。若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演變,可參考《左傳》相關篇章。

網絡擴展解釋二

生死肉骨的意思

《生死肉骨》是一個常用的詞語,通常用來形容人的生命和肉體。它代表了人類存在的真實和有限性。通過這個詞語,人們意識到自己的生命将會有一個終結,同時也提醒人們珍惜生命、珍惜時間。

拆分部首和筆畫

《生死肉骨》這個詞語可以拆分為三個部分:生(一部首,五筆畫)、死(一部首,四筆畫)和肉骨(肉部三筆畫,骨部九筆畫)。

來源和繁體

《生死肉骨》這個詞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文化中的生死觀念。它指的是生命存在的有限性以及生死無常的真理。繁體字的寫法是「生死肉骨」。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我們可以看到一些不同的寫法。例如,「肉」可以用「⺼」來替代,而「骨」可以用「騎」的寫法來代替。

例句

1. 人的一生都是在追求幸福,但忘記了生死肉骨的重要性。

2. 面對生死肉骨的現實,人們更應該珍惜眼前的幸福。

組詞

生死循環、生死攸關、肉骨茶、白骨精等。

近義詞

生命、肉體、存在、生靈等。

反義詞

永生、靈魂、超越生死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