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生死肉骨的意思、生死肉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生死肉骨的解釋

[raise the dead and give life to the people once more] 使死人複生,使白骨長肉,形容恩情極深

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馬中錫《中山狼傳》

詳細解釋

使死者複生,白骨長肉。極言恩施的深厚。《左傳·昭公二十五年》:“ 平子 曰:‘苟使 意如 得改事君,所謂生死而肉骨也。’”《梁書·劉孝綽傳》:“得使還同士伍,比屋 唐 民,生死肉骨,豈侔其施。” 清 錢謙益 《為柳敬亭募葬地疏》:“ 柳生 敬亭 ……往往于刀山血路,骨撐肉薄之時,一言導窽,片語解頤,為人排難解紛,生死肉骨。”亦作“ 生死骨肉 ”。 唐 顔真卿 《謝戶部侍郎表》:“﹝臣﹞官階勳封盡蒙黜削,待罪三年,分從遐棄。屬陛下聰明睿哲,嗣聖登庸,恩宥廣覃,授臣 利州 刺史……生死骨肉,受賜已深。”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生死肉骨

釋義

“生死肉骨”是一個漢語成語,字面意為“使死者複生,使白骨長肉”,比喻恩情深厚,給予他人極大的拯救或再造之恩。其核心含義強調施恩者如同賦予生命般深刻的救助行為。


一、典源與出處

此成語最早見于《左傳·襄公二十二年》:

“吾見申叔夫子,所謂生死而肉骨也。”

此處記載的是春秋時期鄭國大夫子産對申叔時的贊譽,形容其恩德如同複活死者、使白骨重生般偉大。


二、語義解析

  1. “生死”:

    動詞性結構,意為“使死者複生”。“生”為使動用法,即“使……複生”。

  2. “肉骨”:

    “肉”名詞作動詞,指“使白骨長出新肉”,同樣為使動用法,凸顯恩惠的不可思議。

整體引申:

比喻施予他人超越常理的恩惠,常用于形容救命之恩或重大再造之情,帶有極強的文學感染力。


三、用法與例句


四、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生死肉骨”詞條釋義及《左傳》典源解析。

  2.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詳釋“生”“肉”的使動用法及成語結構。

  3. 《左傳·襄公二十二年》

    原始文獻記載,奠定成語語義基礎。


注:以上釋義綜合權威辭書與古籍記載,确保學術嚴謹性。引用文獻可通過圖書館或學術數據庫(如中國知網、中華經典古籍庫)進一步查閱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

“生死肉骨”是一個漢語成語,讀作shēng sǐ ròu gǔ,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基本解釋


出處與背景

  1. 最早記載:
    出自《左傳》的兩處記載:
    • 《左傳·襄公二十二年》:“吾見申叔夫子,所謂生死而肉骨也。”
    • 《左傳·昭公二十五年》:“苟使意如得改事君,所謂生死而肉骨也。”
    • 這裡的“生”和“肉”均為動詞,表示“使複活”“使長肉”,體現古漢語的使動用法。

用法與語法


經典例句

  1. 宋代陳亮《謝鄭侍郎啟》:“文緻诋欺之法,久矣不行;生死肉骨之恩,今焉創見。”
  2. 唐代顔真卿曾用“生死骨肉”表達類似含義(注:“生死骨肉”為近義詞)。

近義詞

該成語通過極緻的比喻(複活死者、白骨生肉),凸顯施恩者的重大恩情,常見于古代文獻和正式場合的感恩表述。若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演變,可參考《左傳》相關篇章。

别人正在浏覽...

敗種步檐茶花女稱俗赤仄錢愁墊吹角瘁瘁踧踖不安大婚敵耦陡恁惡濁發機訪獵反躬自問風輪附納扶翼膏粱錦繡涫沸骨雷孤執好日畫荻丸熊降拜箋記驕丁讦細謹祭盡飾棘突鸠杖口角春風勞動互助社邋遢賂賄論長説短鹿樹盲陋曼纓美寳凝眸歐風美雨破亂七竅忍手濡養桑梓禮十二辰售世獸王庶邦絲禽松柏之客望火馬揾錢曏來險澀小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