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五粒松的意思、五粒松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五粒松的解释

松的一种。因一丛五叶如钗形而得名。或以为五粒之粒当读为鬣,讹为粒,每五鬣为一叶。故又称“五鬣松”。一说,一丛有五粒子,形如桃仁,可食,因以粒名之。 唐 李贺 有《五粒小松歌》。《太平御览》卷九五三引 周景式 《庐山记》:“ 石门巖 即松林也。南临 石门涧 ,涧中仰视之,离离駢麈尾,号为麈尾松,西岭异然如马鬣,又叶五粒者,名五粒松。” 清 顾炎武 《送李生南归寄戴笠锡阐二高士》诗:“ 华山 五粒松,寄向 江东 去。”参阅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木篇》、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实》、 宋 吴聿 《观林诗话》。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五粒松,是汉语中对特定松树品种的古称,主要因其松针的独特形态而得名。以下从汉语词典释义、植物特征及文献记载角度详细解释:

一、核心释义

指每束(一簇)生有五枚针叶的松树。“粒”在此处为量词,古汉语中常用以形容成簇、成束的细小物体,此处特指松针的聚合状态。该名称强调其区别于其他松树(如两针一束的油松、三针一束的白皮松)的形态特征。

二、名称由来与植物学对应

“五粒松”之名源于古代对松针结构的直观观察。现代植物学考证认为,该名称多对应华山松(Pinus armandii),其针叶常以五针一束的形式生长,符合“五粒”描述。亦有学者认为可能涵盖部分五针松属(Pinus sect. Quinquefoliae)的其他树种。

三、文献记载与权威溯源

  1. 唐代《酉阳杂俎》

    段成式记载:“成式修竹里私第,大堂前有五粒松。”此处明确指出庭院所植松树名为“五粒松”,印证其作为特定树种的称谓。

    (来源:段成式《酉阳杂俎》)

  2. 宋代《本草图经》

    苏颂描述松树形态时提及:“松叶……有数鬣,或三鬣、五鬣者。”“鬣”即针叶束,“五鬣”即五针一束,与“五粒松”特征吻合。

    (来源:苏颂《本草图经》)

  3. 明代《本草纲目》

    李时珍在“松”条下释名:“五粒者,一皮五粒也。”进一步从形态上解释“粒”指松针束的聚合单位。

    (来源:李时珍《本草纲目》)

四、文化意象

因形态珍奇,五粒松在古诗文中常被赋予高洁、长寿的象征。如唐代李贺《五粒小松歌》云:“绿波浸叶满浓光,细束龙髯铰刀剪”,以“龙髯”喻其针叶,凸显其苍劲姿态。

“五粒松”是古汉语对五针一束松树的特称,以松针结构得名,常见于唐宋文献,植物学多对应华山松等五针松属树种,兼具生态特征与文化意蕴。

网络扩展解释

“五粒松”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汇,其解释主要分为植物学定义和文化引申义两类:

一、植物学定义

  1. 名称来源
    因松叶形态得名:一丛五片松叶呈钗形排列,故称“五粒松”。另一说法认为,“粒”实为“鬣”(指松针)的讹传,每五根鬣(松针)组成一叶,因此又名“五鬣松”。也有观点认为其果实一丛五粒,形似桃仁且可食用,故以“粒”命名。

  2. 形态特征
    属于多年生木本植物,植株高度约70厘米,整体呈放射状生长。但不同地区种植的形态可能存在差异,部分植株较高大。

二、文化引申义

  1. 文学引用
    唐代诗人李贺曾作《五粒小松歌》,清代顾炎武的诗中也提及“华山五粒松”,可见其在古典文学中常作为意象出现。

  2. 象征意义
    因松树本身具有坚韧特性,“五粒松”被引申为“坚固不倒”的象征,用于形容人的坚强意志或建筑结构的稳固性。

三、争议与考据

关于“粒”与“鬣”的争议,历史文献如《太平御览》引《庐山记》提到“五粒松”与“麈尾松”的对比,侧面印证了名称与松针形态的关联。

别人正在浏览...

熬炼悲悚窆石飙回捕头擦磨馋风侈辞儋书稻饼凫雁刚方干聒公当裹合鼾鼾河湾鹤子咶絮滑翔运动靃靡靡降箕浄戒鶄庄巾卷缙云司开果阬谷空簿累封輘轹灵轝临阵磨刀緑耳梯媚逸梦白鸡盟姊狃忕攀和欠妥诮恼钦奉情深义厚拳勇渠谵入微塞途善书失聪事绩失伍手黑私忌梃子缇紫投签无赖子五民信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