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五经家的意思、五经家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五经家的解释

汉 以来对今文经学家的称呼。《后汉书·贾逵传》:“五经家皆无以证图讖明 刘氏 为 尧 后者,而《左氏》独有明文。” 章炳麟 《国故论衡·原儒》:“至 汉 则五经家復以其术取宠,本末兼陨,然古文家独异是。”参见“ 今文经学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五经家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历史内涵的学术术语,主要从两个层面理解:

  1. 指代官职:“五经博士”的别称 汉代朝廷为推崇儒家经典,设立专门官职“博士”负责教授与研究。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于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年)正式设立“五经博士”,即《诗》、《书》、《礼》、《易》、《春秋》五部儒家经典各置博士官一员。这些博士官及其职位,即被称为“五经家”。他们不仅是官方认定的经学权威,也负责太学的教学与人才选拔(如察举“明经”科)。此官职设置标志着儒家经学在官方意识形态和教育体系中核心地位的确立。 来源依据:《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后汉书·百官志二》均有对博士官职的记载;《汉书·武帝纪》及《董仲舒传》反映了“独尊儒术”与设立五经博士的背景。

  2. 指代学派:研究并传授“五经”的经学派别 更广泛地说,“五经家”泛指以传授、研究和阐释《诗》、《书》、《礼》、《易》、《春秋》这五部儒家经典为宗旨的学者群体及其形成的学术流派。尤其在汉代今文经学盛行的时期,“五经家”是当时学术的主流。他们注重阐发经典中的“微言大义”,服务于现实政治(如论证“天人感应”、大一统思想),并形成了严格的师法、家法传承体系。与后来兴起的以古文经书为研究对象的“古文经学”家相区别。 来源依据:《史记·儒林列传》、《汉书·儒林传》详细记载了汉代五经传授的师承与流派;清代皮锡瑞《经学历史》对汉代今文经学(即五经家之学)的特点有系统论述。

核心特征与学术意义:

“五经家”一词,狭义上特指汉代官方设置的“五经博士”官职;广义上则指代汉代及以后以研究和传授《诗》、《书》、《礼》、《易》、《春秋》五部儒家经典为核心,尤其代表今文经学传统的学者群体与学术流派。它体现了儒家经典在传统中国学术与政治生活中的崇高地位和深远影响。

网络扩展解释

“五经家”是汉代以来对今文经学家的特定称呼,主要指研究、传承《诗》《书》《礼》《易》《春秋》五部儒家经典并以今文(汉代隶书)书写的学者群体。以下为详细解释:


核心定义与背景

  1. 词义来源
    “五经家”一词最早见于《后汉书·贾逵传》,原文提到:“五经家皆无以证图谶明刘氏为尧后者,而《左氏》独有明文。” 这里指出,五经家因未能以“图谶”(汉代流行的预言学说)证明刘氏皇权的正统性,反而古文经学(如《左传》)提供了更直接的依据。

  2. 与今文经学的关系

    • 今文经学以口耳相传的经典为主,用汉代隶书写成,强调经世致用,注重阐发经典中的“微言大义”。
    • 古文经学则推崇先秦古文字书写的典籍,注重文字训诂与历史考证,两者在汉代形成学术对立。

学术特点与影响


补充说明

总结来看,“五经家”不仅是一个学术派别的代称,更反映了汉代经学与政治、社会思潮的复杂互动。

别人正在浏览...

暗里办差本态表语惨黯承候赤氏骀駞地瓜斗筲子烦忧風雷之變冈岑共驩勾稽广莫花娇柳亸花靥会酒获咎火匝匝江实金虎台赆贽空类旷怀羸国冷古丁两楷凉州立体交叉留牧流迁戾于落墨冒禁门伐敏惠撚钱蚍蜉堞辟彊葡桃寝室穷工极变蛇口结圣诞老人沈默石敢当十乱识性树君坛曼桃红柳緑通古达变驼峯蛙鸣蝉噪违返韡晔蓊欝翔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