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汗塌 ”。方言。貼身穿的中式小褂。《兒女英雄傳》第三八回:“﹝ 長姐兒 ﹞一眼看見大6*奶奶的汗塌兒袖子上頭,蹭了塊胭脂。” 高雲覽 《小城春秋》第十七章:“ 劍平 連忙替他擦汗,換了濕透的汗褟,又讓他服藥。”參見“ 汗衫 ”。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汗褟漢語 快速查詢。
汗褟(hàn tā),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地域特色的服飾名詞,特指一種貼身穿着的、吸汗用的中式輕薄短衫。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來源:《漢語方言大詞典》(中華書局,1999年)、《北京方言詞典》(陳剛,商務印書館,1985年)
來源:《北京話詞語》(徐世榮,北京大學出版社,1990年)、《河北方言詞彙編》(李行健,語文出版社,1995年)
來源:《中國民間服飾藝術》(劉錫誠,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2006年)、《老北京的生活》(金受申,北京出版社,1989年)
“汗褟”詞條釋為“〈方〉貼身穿的中式小衫,多用棉布制成,夏季穿着吸汗”。
标注為方言詞,釋義為“夏天貼身穿的短衫,用以吸汗”。
汗褟專指中式傳統剪裁的布衫,而“汗衫”現多泛指各類吸汗内衣(包括西式T恤)。
在北方方言中,“褂子”可指外衣,而“汗褂兒”特指内衣,需根據語境區分。
來源:《漢語方言比較研究》(邢福義,商務印書館,2000年)
汗褟是一個漢語方言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汗褟(拼音:hàn tā)指貼身穿的中式小褂,常見于中國大部分地區的傳統服飾。其特點包括:
方言中常用于描述傳統服飾,例如:
“褟”字在漢語中另有其他含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方言詞彙的服飾分類,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地方民俗研究資料。
暴貴鸧鸧澄觞池塹沖邈代田煩鹜反掩風懷浮譽感歎句高逸拐子孤寡鳏獨烘襯洪源惠色回執儉卑郊路腳子貨及笄年華畿郡雞娘金縷玉衣駿犇口面餽邊老貌兩庑良宵美景蓮嶽臨别贈言漫無止境梅軒弭兵内蒙内廳貧隘憑熊僻然乾着情巧氣田棄僞從真曲别針塞道商彜夏鼎深阻水櫃宿分田典頭拳枉臨桅燈圍堰卧理無非五屼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