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误国的意思、误国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误国的解释

[do harm to one’s country] 贻误国事,损害国家

误国误民

详细解释

贻误败坏国家大事。《新唐书·韩偓传》:“中书舍人 令狐涣 任机巧,帝尝欲以当国,俄又悔曰:‘ 涣 作宰相或误国,朕当先用卿。’” 元 李源道 《故宋文节先生谢公神道碑》:“先生愤 贾 窃政柄,害忠良,误国毒民,发策十问擿其姦。” 清 秋瑾 《宝剑歌》:“按剑相顾读史书,书中误国多姦贼。”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误国”在汉语词典中属于动宾结构复合词,指因错误决策或失职行为导致国家利益受损。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释义,“误”指耽误、妨害,“国”指国家,合指“使国家遭受损害或陷入危机”。

该词包含三层语义内涵:

  1. 主体行为属性:多用于描述统治者、官员或政策制定者的重大过失,如《汉语大词典》引宋史“奸臣误国”说明其政治语境关联性。
  2. 结果严重性:强调对国家根基的深层危害,《辞海》将其与“祸国”作程度区分,前者侧重过失性损害,后者指向故意破坏。
  3. 历史语用演变:明代《字汇》已载其贬义用法,现代汉语中既可指具体政策失误(如“经济政策误国”),也可喻指思想文化层面的误导(如“虚无主义误国”)。

主要参考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

“误国”是一个汉语成语,指因错误的决策或行为导致国家利益受损,通常用于批评对国家事务负有责任却造成严重后果的人或行为。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误国”意为贻误国事、损害国家利益,强调个人或集体的错误行为对国家整体造成的负面影响。其核心在于因决策失误、管理不善或失职渎职,导致国家陷入危机或发展受阻。

二、详细解析

  1. 历史语境
    该词常见于政治、军事、经济领域。例如,历史中常批评昏君、奸臣“误国”,如唐敬宗因荒淫享乐被指误国,或李鸿章因签订不平等条约被斥“丧权误国”。

  2. 用法特点

    • 作动词或形容词,如“空谈误国”“奸臣误国”;
    • 常与“害民”“欺君”等词连用,如“误国害民”;
    • 近义词包括“专权误国”“欺君误国”。

三、典型例句

四、相关延伸


提示:若需更多例句或历史案例,可参考《新唐书》《宋史》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哀闵隘陿安健柏洞百鍊金拜伦办济摈压佛头加秽茀茀波澜乘利程约担幢伎大张旗鼓跌宕昭彰洞下断奶趸账凡费梵衲番宿风潇雨晦分剖公宾关系学桂食过筛子剪发桀骜不恭藉姑解息絶路举重若轻犒师苛礼郎将梁糲柳眼茶能伸能屈排当旁瞻辟恶潜淋乾修气绝秦诿楚諈区队认纳入侍审别生缚脡脡然宛延窊凸文行出处遐济崄阨向吴亭锡荡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