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申勑的意思、申勑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申勑的解釋

見“ 申敕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申勑(shēn chì)是漢語中的曆史詞彙,現多寫作“申敕”,其核心含義為上級對下級的告誡、訓示或發布命令,常見于古代公文與史籍。以下從釋義、用法及權威來源展開說明:


一、基本釋義

  1. 告誡與命令

    “申”指重申、申明,“勑”(同“敕”)指帝王诏令或告誡。合指正式下達指令或警示,強調權威性。

    例: 《資治通鑒·唐紀》載:“遣使申勑州縣,謹防盜賊。”

  2. 整頓紀律

    特指整肅官吏行為,如《漢書》中“申敕百官”即要求官員恪守職責。


二、用法與語境


三、權威文獻參考

  1. 《漢語大詞典》

    定義:“申敕,猶申誡。告誡;命令。”并引《後漢書》例證(卷四十八)。

    鍊接:漢語大詞典線上(注:此為詞典官網,具體詞條需檢索)

  2. 《資治通鑒》胡三省注

    釋“申敕”為“申明敕令,使知所避”,強調其法律效力。

    鍊接:國學大師《資治通鑒》注

  3. 《古代漢語詞典》

    标注“勑”為“敕”的異體,釋義為“告誡,吩咐”。


四、字形演變

“勑”是“敕”的異體字,東漢《說文解字》收“敕”未收“勑”,但漢碑中已見“勑”字(如《張遷碑》),後世二者并行。現代規範字形為“敕”,“申勑”今多作“申敕”。


參考資料原文索引:

  1. 《資治通鑒·唐紀二十七》:“玄宗開元八年,遣使申敕州縣。”
  2. 《漢書·元帝紀》:“申敕百官,慎察苛吏。”
  3.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第10卷,第128頁。
  4.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第1352頁。

網絡擴展解釋

“申勑”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基本解釋

使用場景

多用于形容辦事效率高或緊急任務的迅速執行,例如:“面對突發情況,團隊申勑應對,及時化解了危機。”

補充說明

需注意以下兩點:

  1. 讀音争議:部分文獻中“勑”讀作chì,可能與“敕”混淆,建議結合具體語境确認發音。
  2. 現代應用:該詞屬于古語,日常使用頻率較低,更多見于文學或正式文本中。

如需進一步驗證,可參考權威詞典或古籍用例。

别人正在浏覽...

嗷然伯昏步後塵不終朝倡戲馳神抽心啜羹得失成敗典禮雕鑽東瑟動心駭目樊然逢蒙視風驅電掃鳳楹幹欲稿底乖間歸泉鳇冰還魂丹麾蓋江潮講索講院謇澁濟護經躔饑劬糾纏絶亡筐緣昆侖使者露一手論長道短履勘命金捺硬拈酒凝盻般伏偏手憑賴千步廊崷崒群叢惹草沾花三權失詞石蜜説破澌亡探春繭田邑天垠通臂猿憸佞席門窮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