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烏膏的意思、烏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烏膏的解釋

古時婦女塗唇的化妝品。 唐 白居易 《時世妝》詩:“烏膏注脣脣似泥,雙眉畫作八字低。”《新唐書·五行志一》:“ 元和 末,婦人為圜鬟椎髻,不設鬢飾,不施朱粉,惟以烏膏注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烏膏是漢語中具有多重含義的曆史詞彙,其核心詞義指代黑色膏狀物質。根據《漢語大詞典》及古代文獻記載,該詞主要包含以下用法:

一、藥用範疇 烏膏最早見于醫藥典籍,指黑色外敷藥物。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草部》記載“烏膏”為治療皮膚瘡瘍的黑色膏藥制劑,其成分包含烏頭、松脂等藥材,具有解毒消腫的功效。這種用法在中醫外科沿用至清末。

二、妝飾用途 唐代出現獨特的妝容習俗,段成式《酉陽雜俎》記述當時婦女流行“唇注烏膏”,即在唇部塗抹黑色膏脂的時尚妝容。這種妝法常見于中晚唐時期,白居易《時世妝》詩雲“烏膏注唇唇似泥”,生動描繪了這種以烏黑為美的審美取向。

三、工藝材料 古代手工業中,烏膏特指用于器物着色的黑色塗料。《天工開物·丹青》提及煉制黑色顔料時,将煙炱混合動物油脂制成“烏膏”,廣泛應用于木器、陶器的表面塗飾,這種工藝至今仍存于傳統漆器制作中。

該詞的語義演變折射出中國古代醫藥、美學、工藝等領域的發展脈絡。需注意現代漢語已較少使用此詞彙,僅在研究曆史文獻或傳統技藝時會涉及相關表述。

網絡擴展解釋

“烏膏”是一個漢語詞語,主要含義為古代婦女用于塗唇的黑色化妝品。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詞義


曆史背景與文獻記載

  1. 唐代妝容特色
    唐代元和年間(806-820年),女性流行“烏膏注唇”的妝容,即用烏膏塗抹嘴唇,使其呈現深色甚至接近泥土的色調,同時搭配低垂的八字眉,形成獨特的“時世妝”。

  2. 文學作品中的記載
    白居易在《時世妝》中描述:“烏膏注唇唇似泥,雙眉畫作八字低”,生動反映了這一妝容的流行。
    《新唐書·五行志》也提到:“元和末,婦人為圜鬟椎髻……惟以烏膏注唇”,進一步佐證了其曆史真實性。


補充說明


“烏膏”一詞的核心含義指向古代深色唇妝用品,與唐代審美文化緊密關聯。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配方或妝容演變,可查閱《新唐書》《全唐詩》等古籍或權威曆史研究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拜節葆車徧贊别産憋悶燦錯草木赤草傳節傳謠楚冠璀璨蹙沓大荒落戴帽饧當鑪達飏帝羓丁屬鍍錫鐵堵嘴鵝梨角兒繁麗服劍浮齡告老在家革帶移孔工絕扢溜過殿橫戮嘩拉拉鹘入鴉群角龍擠進久客舉劾劇浪娵隅苦愛溜槽落坐旅酬門把名葩異卉歐姆洽恰清空親谒缺口鑷子時傑世界上收煞耍嘴蒐輯肅心台風問津文孫險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