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娘的意思、豆娘的詳細解釋
豆娘的解釋
[damselfly] 構成蜻蜓目束翅亞目的昆蟲,像蜻蜓而小。常在水邊或草地上飛行,吃小蟲
詳細解釋
(1).古代端午節用的一種飾物。用艾、蒲或以缯绡剪制而成,用以辟邪。《東京夢華錄·端午》“又釘艾人於門上” 鄧之誠 注轉引 陳元靓 《歲時廣記》卷二一引 宋 呂原明 《歲時雜記》:“﹝古端五詞﹞門兒高掛艾人兒……奴兒自是豆娘兒。”
(2).昆蟲名。又名豆娘子、燈心蜻蜓。形狀比蜻蜓略小,靜止時兩對翅直立在背上,常在水邊或草地上飛翔,吃小蟲。
詞語分解
- 豆的解釋 豆 ò 雙子葉植物的一科,木本、草本植物都有,如“紫檀”、“槐樹”、“黃豆”、“綠豆”、“紅豆”、“豌豆”、“落花生”等,日常統稱豆類植物,亦指這些植物的種子:豆科。豆子。豆莢(豆角兒)。豆漿。豆綠。
- 娘的解釋 . 母親:~親。~家。爹~。 . 對年輕女子的稱呼:~子。姑~。嬌~。新~。 . 稱長一輩或年長的已婚婦女:大~。嬸~。
網絡擴展解釋
“豆娘”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
-
昆蟲學定義
- 生物分類:屬于昆蟲綱蜻蜓目束翅亞目,統稱“蟌”。體型比蜻蜓更纖細,靜止時兩對翅膀直立合攏于背部上方(蜻蜓翅膀平展)。中國約有650種,占全球蜻蜓目昆蟲的10%。
- 形态特征:複眼間距較大呈啞鈴狀(蜻蜓複眼相連),前後翅形狀大小相近(蜻蜓翅差異大),體長多為2-5厘米,常見綠色或藍色。
- 生态習性:栖息于水邊或草地,捕食蚊、蚜蟲等小型昆蟲,飛行能力較弱。
-
曆史與文化含義
- 明代文獻:最早見于李夢陽《豆娘子》詩句,明确指代昆蟲。
- 端午節飾物:部分古籍記載古代用艾草、絲帛制成“豆娘”作為端午辟邪裝飾,但此用法較少見。
其他别稱:豆娘子、燈心蜻蜓。民間偶稱“蛇醫”,因傳說其能療愈蛇傷(此說法缺乏科學依據)。
網絡擴展解釋二
豆娘是一個中文詞彙,通常用來形容女性外貌或性格柔和、可愛。下面将對這個詞進行拆分、來源、繁體、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詞彙進行簡要介紹。
拆分部首和筆畫:
豆娘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分:豆(部首豆)和娘(部首女)。豆的筆畫數為7,娘的筆畫數為10。
來源:
豆娘一詞的來源并不是很明确,有些人認為它最早出現在民間故事或民間傳說中,用于形容嬌小、可愛的女性。然而,具體的來源尚未有确鑿的證據。
繁體:
豆娘在繁體中被寫作豆孃。
古時候漢字寫法:
根據古代漢字的演變,豆娘的古時候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然而,目前并沒有确鑿的證據顯示其古代寫法。
例句:
1. 她長得十分可愛,真是個豆娘。
2. 這個小女孩總是笑眯眯的,真像個小豆娘。
組詞:
一些與豆娘相關的詞彙包括:豆腐娘(形容柔和、溫順的女性)、玉女(形容美麗、純潔的女性)、花姑娘(形容年輕、活潑的女孩)等。
近義詞:
與豆娘相近義的詞彙有:豆兒、小姑娘、小娃娃等。
反義詞:
與豆娘相反義的詞彙有:豆漢(形容外貌或性格硬朗的男性)。
以上是對豆娘這個詞彙的簡要介紹,希望能夠滿足您的需求。如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