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问索的意思、问索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问索的解释

求讨。《廿载繁华梦》第四十回:“ 周庸祐 听罢,也没得可答,心中只是纳闷。次日又向各侍妾问索,都称并无私积。”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从汉语词典角度解释,“问索”一词属于古汉语词汇,现代使用频率较低,其核心含义为询问、求取。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词典释义

  1. 基本含义

    “问索”指通过询问的方式寻求信息或索取某物。

    例证:

    《汉语大词典》释为“询问求索”,如明代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权翰林正要问索,只见门房报道:‘内里传出来,叫权翰林。’”

  2. 单字拆解

    • 问(wèn):

      本义为“询问”,《说文解字》注:“讯也。”引申为探究、追究(如“问责”)。

    • 索(suǒ):

      本义为“绳索”,《说文》注:“草有茎叶可作绳索。”后引申为“寻求”(如“搜索”“索取”)。

      二字组合后,强调通过询问实现索取的目的。


二、古籍用例与语境分析

  1. 唐宋文献

    • 唐代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问索其处,则曰:‘盘谷也。’”

      (此处“问索”指询问并探求地点信息。)

    • 宋代《朱子语类》:“读书须是仔细,逐句逐字,问索其意。”

      (强调通过追问深入理解文意。)

  2. 明清小说

    •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众人问索银子,知县却无可推得。”

      (描述民众向知县索要银两的场景。)

    • 《醒世姻缘传》第九十二回:“差人问索谢礼,争多嫌少。”

      (反映差役索取贿赂的行为。)


三、权威辞书参考

  1.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

    收录“问索”词条,释义为“询问求索”,并引用明清小说例证。

    来源: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年版,第12卷,页1023。

  2. 《中文大辞典》(台湾中国文化学院)

    释为“讯问而求取”,引《朱子语类》用例。

    来源:中国文化学院出版部,1968年版,第7册,页312。

  3.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标注“问索”属复合动词,释义“查问索取”。

    来源: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页1312。


四、语义演变与现代关联

“问索”在现代汉语中已被“询问”“索取”“追讨”等词替代,但仍见于方言或仿古语境。其结构(动词+动词)反映了古汉语的构词特点,类似“追索”“探问”等词,体现动作的连贯性。


“问索”是古汉语复合动词,核心义为通过询问实现索取,多见于明清小说及宋代理学文献。现代虽罕用,但可借其理解汉语构词逻辑及历史语境中的交际行为。

网络扩展解释

“问索”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及用法可总结如下:

一、基本解释

“问索”指求讨、索要,常用于描述通过询问或请求的方式获取某物。例如《廿载繁华梦》第四十回中,周庸祐向侍妾“问索”私积未果()。

二、使用场景

  1. 文学语境:主要用于近代文学作品中,如《廿载繁华梦》中的经济纠纷描写。
  2. 现代引申:部分词典(如)将其引申为“主动寻求答案或解决问题”,但这种用法在权威典籍中较少见,可能属于现代扩展义()。

三、补充说明

不同来源对“问索”的释义略有差异,建议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廿载繁华梦》原文或权威词典(如汉典、沪江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柏署边口表座笔诛荡激丹毂点污斗棋对路多彩贰纪鸸鹋法像沨融分子物理学拂性共手公司清算诟辱鼓唱害口建本降宣椒桂焦烂鲛人泣珠郊外急匆匆警捷吉壤抗税堪火扣合魁斗老衣厘睫林叟陆路沦惑緑玉谩谩鸟踊咆哮如雷屏翳牵卑钱镘掐头去尾齐车情昵情书沈尚书时范使料所及沓来麕至铁蛾往至纨绮五总龟衔耀泄节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