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喻不肖之子。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穀水》:“ 桓氏 有言, 曹子丹 生此豚犢,信矣。”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風操》:“昔 劉文饒 不忍駡奴為畜産,今世愚人遂以相戲,或有指名為豚犢者,有識傍觀猶欲掩耳,況名之者乎!”
“豚犢”是一個漢語古語詞彙,主要用于貶義語境,以下是綜合解釋:
基本含義 指不肖之子,即不成器、品行低劣的後代。該詞通過“豚”(小豬)和“犢”(小牛)兩種幼畜的意象組合,比喻如同牲畜般缺乏教養的人。
詞源分解
注:由于各網頁權威性參差,建議參考《漢語大詞典》《辭源》等工具書獲取更權威釋義。
《豚犢》是一個詞語,它的意思指的是小豬。這個詞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别是“豚”和“犢”。
在《豚犢》中,“豚”的部首是豕,共8筆;“犢”的部首是犬,共6筆。
《豚犢》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語,用來形容幼小的豬。
《豚犢》的繁體字為「豚犢」。
在古代,豚犢的漢字寫法可能會略有差異,但基本上與現代寫法相似。
1. 田中養着一隻可愛的豚犢,它非常頑皮。
2. 世界上最小的豬種就是豚犢。
沒有固定的常用組詞。
1. 小豬
2. 豬仔
3. 幼豬
成年豬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