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松華 ”。1.松樹的花。 唐 李白 《酬殷明佐見贈五雲裘歌》:“輕如松花落衣巾,濃似錦苔含碧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木一·松》:“松花,别名松黃……潤心肺,益氣,除風止血。亦可釀酒。” 明 顧起綸 《國雅品·閨品》:“‘引泉竹溜穿雲入,堕粉松花遶舍香’……情緻幽絶,足為女郎之秀。”
(2).指松花酒。 唐 劉長卿 《奉送從兄罷官之淮南》詩:“玄髮他鄉換, 滄州 此路遐。泝沿隨桂檝,醒醉任松華。離别誰堪道,艱危更可嗟。”
(3).指松花般的黃色。《紅樓夢》第二八回:“﹝ 寶玉 ﹞将自己一條松花汗巾解下來,遞給 琪官 。”
(4).指松球。松子脫落時,松球上的木質鱗片張開如蓮花狀,故稱。 宋 蘇轍 《次韻毛君燒松花》之一:“茅庵紙帳學僧眠,爐爇松花取易然。” 宋 蘇轍 《次韻毛君燒松花》之六:“都城争買方薪貴,卻顧松花已自奢。”
(5).“ 松花蛋 ”的省稱。參見“ 松花蛋 ”。
“松花”一詞在漢語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松花”既可指自然界的松樹花、松果,也可代指松花蛋、松花酒及特定顔色。需結合語境理解具體含義。如需進一步了解植物學特性,可參考;關于松花蛋制作,可查看。
《松花》可以指的是松樹的花粉,也可以指的是松樹上生長的花朵。
《松花》的拆分部首是木(mù)和艹(cǎo),其中木是主部首,艹是次部首。
《松花》的總筆畫數為9畫。
《松花》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唐代杜牧的《秋夜将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二首》詩中的“夜來槐花香滿衣,秋千院落夜沉沉”。後來,這句詩被誤傳為“夜來香花滿四樓”,但“香花”兩字應為“槐花”,因此,人們将“槐花”改為“松花”。
《松花》的繁體字為「松花」。
古代寫《松花》時,沒有繁簡之分,通常使用傳統的楷書或行書字體,字形與現代字形基本相同。
1. 淡淡的松花香飄散在山林間。
2. 那株松樹上的松花如白霧般飄落下來。
組詞:松花江、松花粉、松花蛋。
近義詞:松濤。
反義詞:秋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