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吏的意思、卑吏的詳細解釋
卑吏的解釋
舊時下級官吏面對上級官長時的自謙之稱。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惡得及第》:“ 思謙 ( 裴思謙 )曰:‘卑吏便是 思謙 。’詞貌堂堂, 鍇 ( 高鍇 )見之改容,不得已遂禮之矣。”
詞語分解
- 卑的解釋 卑 ē 低下,低劣:卑鄙。卑下。卑劣。卑微。卑怯。卑恭。地勢卑濕。卑以自牧(保持謙虛的态度以提高自己的修養)。 古同“俾”,使。 亢尊 筆畫數:; 部首:十; 筆順編號:
- 吏的解釋 吏 ì 舊時代的大小官員:吏治。官吏。 舊指小公務員:吏員。胥吏(地方官府中辦理文書的人)。 筆畫數:; 部首:口;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卑吏”是古代下級官吏面對上級時的自謙稱謂,具體解釋如下:
1.基本含義
“卑吏”由“卑”(地位低)和“吏”(官吏)組成,字面意為“地位低微的官吏”。舊時下級官員在上級面前自稱“卑吏”,以示謙卑和服從。
2.曆史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五代王定保的《唐摭言·惡得及第》,記載裴思謙自稱“卑吏”以應對考官高锴,最終因儀态言辭得體被禮待。
3.用法與語境
- 自謙功能:用于下級向上級彙報或請求時,如“卑吏夙驅策,微涓效鬥升”(出自詩句)。
- 身份标識:反映古代官場等級制度,強調職位差異。
4.相關詩句
- “失計為卑吏,三年滞楚鄉”(表達擔任低階官職的無奈)。
- “遂以郡邑卑吏終其身”(描述終身擔任基層官吏的狀态)。
5.現代意義
如今“卑吏”已不常用,但作為曆史詞彙,可用于研究古代官場文化或文學創作中的謙稱表達。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唐摭言》或相關曆史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卑吏》是一個漢字詞語,用來形容一個卑劣、卑鄙的官吏。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貝和吏,總共有9畫。它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官員制度,它指的是那些道德敗壞、行為不端的低級官吏。
《卑吏》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卑吏》。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不盡相同,但基本上和現代漢字相似。
以下是一個例句:那個縣長被大家稱為一位十足的卑吏。
一些相關的詞語組合包括:卑劣、卑鄙、官員。其中,反義詞可以是廉潔、正直,近義詞可以是貪污、腐敗。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