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漢 司馬相如 與 揚雄 的并稱。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辨騷》:“ 枚 賈 追風以入麗, 馬 揚 沿波而得奇。” 範文瀾 注:“ 馬 揚 即 司馬相如 與 揚雄 。” 明 豐坊 《真賞齋賦》:“ 賈 董 敷其治策, 馬 揚 逞其詭麗。”
(2). 漢 司馬遷 與 揚雄 的并稱。 唐 顔師古 《匡謬正俗·史記》:“ 班孟堅 為《漢書》亦放其意於序傳内,又歷道之而謙不敢自謂作者,避於拟聖,故改作為述,然叙緻之體與 馬 揚 不殊。” 唐 劉知幾 《史通·雜說上》:“尋 固 於 馬 揚 傳末,皆雲 遷 雄 之自敍如此。”
“馬揚”是一個曆史人物并稱的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
這是最常見且文獻支持最多的解釋:
這一說法出現較晚,主要見于唐代文獻:
如需具體文獻例證,可查閱《文心雕龍》《匡謬正俗》等古籍原文。
《馬揚》是指馬兒奔跑的樣子,形容馬快速行駛的動作和姿态。
《馬揚》由部首“馬”和“揚”兩個字組成。
“馬”為左右結構,共四畫。
“揚”為扌(手)和昜兩個部分,共八畫。
《馬揚》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宋代洪邁的著作《容齋詩話》,描述了馬兒奔馳飛躍的形象。
繁體字“馬揚”和簡體字《馬揚》意思相同,隻是書寫形式不同。馬和揚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和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對于《馬揚》這個詞,使用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例如,在《說文解字》中,馬寫作“馬”,揚寫作“揚”。而這兩個字的字義仍然與現代相同。
1. 馬蹄飛奔,馬揚奔騰。
2. 乘風破浪,馬揚萬裡。
馬蹄、馬踏、馬行、馬走、馬力、馬奔。
飛馳、奔騰、疾馳、奔馳。
緩慢、停止、停駛、靜止。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