罷俗的意思、罷俗的詳細解釋
罷俗的解釋
頹敗的風俗。 宋 沉遘 《滑州新修東園》詩:“已明條教康罷俗,更飾林園樂盛辰。”
詞語分解
- 罷的解釋 罷 (罷) à 停,歇:罷休。罷工。罷課。罷市。罷論(打消了打算)。罷筆(停止寫作)。 免去,解除:罷免。罷官。罷職。罷黜。 完了,畢:吃罷飯。 罷 (罷) 同“吧”。 罷 (罷) í 古同“疲”
- 俗的解釋 俗 ú 社會上長期形成的風尚、禮節、習慣等:俗尚。風俗。習俗。約定俗成(指某種事物是由群衆通過長期實踐而認定形成)。 大衆化的,最通行的,習見的:俗名。俗語。俗曲。雅俗共賞。 趣味不高的,令人讨厭的:
網絡擴展解釋
“罷俗”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一、基本釋義
- 拼音:bà sú
- 注音:ㄅㄚˋ ㄙㄨˊ
- 含義:指“頹敗的風俗”,即社會風氣或習俗的衰敗、敗壞狀态。
二、出處與例證
該詞最早見于宋代沈遘的《滑州新修東園》詩:“已明條教康罷俗,更飾林園樂盛辰。”。詩句中“康罷俗”意為通過政令改善頹敗的習俗,體現了該詞在古典文獻中的實際應用。
三、字義分解
- 罷(bà):
- 本義為“停止、免除”,如罷休、罷官;
- 古同“疲”,但在此詞中取“停歇”的引申義,暗含對不良習俗的終止。
- 俗(sú):
四、使用場景
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描述社會風氣的衰敗,或強調通過教化、政策改變不良習俗。例如:“治理者需明察罷俗,方能導民向善。”
五、參考資料
以上信息綜合自漢典、滬江詞典等權威來源,以及詩詞例證和字義解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罷俗這個詞意思是指摒棄或擺脫庸俗的行為或思想,追求高尚或獨特的品味和風格。拆分部首和筆畫為糸+蔔+十,共計12個筆畫。這個詞的來源比較普遍,比如可以指擺脫社會世俗的約束,追求個人獨特的生活方式;也可以指厭惡平庸和俗氣的人,追求高尚和有品味的生活。在繁體字中,罷俗的寫法是罷俗。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罷俗的字形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例句:他選擇罷俗的生活,追求藝術和文化的熏陶。相關組詞有抛棄俗氣、追求非凡等。近義詞可以是摒棄庸俗,反義詞可能是沉溺俗氣。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