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茯苓的意思、茯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茯苓的解釋

一種多孔菌的菌核。可供食用或作中藥。有滲濕利水、益脾和胃、甯心安神等功用。可治小便不利、水腫脹滿、痰飲咳逆、洩瀉、遺精、淋濁、驚悸、健忘等。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茯苓是傳統中藥材和真菌類生物,具有豐富的藥用價值和文化内涵。以下從多個維度進行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茯苓是多孔菌科真菌茯苓(學名:Poria cocos)的幹燥菌核,寄生在松樹根部生長。其名稱在古代文獻中又稱「伏苓」「伏靈」,現代英文名為Wolfiporia extensa。

二、形态特征

三、藥用價值

  1. 性味歸經
    性平,味甘淡,歸心、肺、脾、腎經。

  2. 主要功效

    • 利水滲濕:治療水腫、小便不利、痰飲眩暈;
    • 健脾止瀉:改善脾虛食少、便溏洩瀉;
    • 甯心安神:緩解心悸、失眠、心神不甯。
  3. 配伍應用
    常與白術、澤瀉配伍治水腫;與山藥、芡實合用健脾;與遠志、酸棗仁搭配安神。

四、采集與加工

每年7-9月采挖,經「發汗」處理(反複堆置晾幹)後,分為三類:

五、藥食同源

茯苓可制成茯苓粉、茯苓膏等食品,常與蓮子、山藥搭配,兼具健脾利濕功效。因其性味平和,適合長期食用。

六、文化地位

自古被列為「中藥八珍」之一,素有「四時神藥」美譽,既體現藥用價值,也承載傳統文化内涵。


以上信息綜合自權威中醫藥典籍及現代研究,如需具體用藥建議,請咨詢專業醫師。

網絡擴展解釋二

茯苓(fú líng)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一種常見的中藥材,具有清熱、利尿、安神的作用。現在讓我們來了解一下茯苓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例句,以及一些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拆分部首和筆畫:茯苓的部首是艹,共有9個筆畫。 來源:茯苓這個詞源于植物學名“茯苓”,這是毛茛科的植物,又名豬樟子、朝總諸、破籠子等。它的主要産地是我國的江西、湖南、浙江等地。 繁體:茯苓的繁體字為茯靈。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書寫中,茯苓的字形曾經有過不同的變化。例如,在《說文解字》中,茯苓的字形寫作 “馥菱”。在《康熙字典》中,茯苓的字形寫作 “茯苧”。 例句:茯苓可用于中藥配方中,例如“茯苓六味丸”、“茯苓地黃丸”。也可以做為食材,例如炖茯苓糖水。 組詞:茯苓可以與其他漢字組合成很多詞語,例如“茯苓白術散”、“茯苓熊膽丸”、“茯苓地黃丸”。 近義詞:苓蒙、白苓、茯青。 反義詞:非茯、非苓、非茯非苓。 希望這些信息能幫助到你!如有其他問題,請隨時問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