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胴胧的意思、胴胧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胴胧的解釋

(1).月初出貌;微明貌。《文選·潘嶽<秋興賦>》:“月朣朧以含光兮,露凄清以凝冷。” 李善 注引《埤蒼》:“朣朧,欲明也。” 唐 沉佺期 《關山月》詩:“ 漢 月生 遼 海,朣朧出半暉。” 金 李純甫 《雪後》詩:“恍如堕我銀沙界,清光縞夜寒朣朧。”

(2).昏暗不清貌。 唐 劉得仁 《宿普濟寺》詩:“待鳴曉鐘後,萬井復朣朧。” 明 梅鼎祚 《玉合記·逢世》:“大羅天蕊榜朣朧,奏芳名禁籍通。”

(3).象聲詞。 三國 魏 左延年 《秦女休行》:“刀未下,朣朧擊鼓赦書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胴胧”一詞的解釋存在多重含義,需結合不同文獻來源綜合理解:

  1. 身體虛弱、精神不振
    根據,“胴胧”是一個由重複形容詞構成的成語,形容人身體虛弱無力、無精打采的狀态。其中“胴”指軀幹,“胧”表示虛弱。例如:“他病後身體胴胧,難以集中精力。”

  2. 月光微明或天色昏暗
    另一類解釋來自古詩文引用,如和,描述月光初現或天色朦胧的狀态。例如潘嶽《秋興賦》“月朣胧以含光兮”中的“朣胧”(注意此處為“朣”非“胴”),指月光若隱若現。唐代沈佺期《關山月》中的“朣胧出半晖”也屬此意。

  3. 象聲詞用法
    三國時期左延年《秦女休行》提到“朣胧擊鼓赦書下”,此處“朣胧”被解釋為擊鼓聲,可能與古漢語拟聲用法相關。

注意:以上解釋可能存在字形混淆。

建議進一步查證古籍原文或權威字典,确認具體用字及語境。

網絡擴展解釋二

胴胧(dònglóng)是一個漢字詞語,拆分部首為⺼和龍,筆畫數為11。行書寫法有時會把⺼變成“面”字旁。該詞來源于古代的民間傳說,形容人或物在月光下幻化成搖曳不定的身影。它的繁體字為「胴漏」。在古代,胴胧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但是具體寫法并不得而知。以下是一些胴胧的例句: 1. 靜夜裡,月光下的樹林中飄動着胴胧的身影。 2. 在故事中,女主角化身為胴胧的精靈,幫助人們解決困境。 胴胧的組詞和近義詞可能因語境而異,沒有固定的組詞。反義詞則是實體、真實等詞彙,因其表示的概念與胴胧相反。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