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魏王瓠 ”。
“魏瓠”是一個源自《莊子》的典故性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多來源信息綜合解釋如下:
出自《莊子·逍遙遊》中惠子與莊子的對話:
魏王贈惠子大葫蘆種子,種成後結出可容五石水的大瓠。但因其質地脆弱,無法用作盛水器皿;剖開為瓢,又因體積過大無處安放。惠子認為它無用而砸碎,莊子則反駁應“慮以為大樽而浮乎江湖”,主張轉換視角以發掘其價值。
此故事通過“魏瓠”諷刺事物看似宏大卻脫離實際需求,後引申為對虛有其表、不切實際之物的批判。
“魏瓠”以寓言形式揭示物盡其用的哲理,既可用于批評華而不實的事物,也蘊含轉換思維以發現價值的辯證思想。其文化内涵在曆代文學作品中不斷延伸,成為漢語中頗具象征意義的典故詞彙。
《魏瓠》是一個古代詩文中常出現的詞語,它指的是衆人共同努力的結果,多用于形容人們共同創造的成就或智慧。
《魏瓠》這個詞的部首是“鬼”,由四個筆畫組成。
《魏瓠》一詞最早出自《韓非子·喻老》:“山有木,木有枝,枝有葉,葉有根,根曰底,木曰本,本曰朋,朋曰友。友曰興,興曰慶,慶曰功,功曰成,成曰魏瓠。”此句形容了衆人共同合作創造出的成就。
《魏瓠》的繁體字為「魏瓠」。
《魏瓠》一詞的古代漢字寫法為「魏瓠」。
1. 他們一起努力,最終創造出了一項偉大的成就,真可謂是魏瓠之功。
2. 這個項目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晶,是一次魏瓠式的合作。
1. 魏瓠之功
2. 魏瓠式的合作
3. 魏瓠之志
4. 魏瓠之心
1. 合作共赢
2. 共同努力
3. 協作
4. 衆志成城
1. 各自為政
2. 牽一發動全身
3. 孤掌難鳴
4. 人雲亦雲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