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踣的意思、颠踣的詳細解釋
颠踣的解釋
[fall,fall forward] 跌倒,仆倒
何怪乎遭風雨霜露饑寒颠踣而死者之比比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
詳細解釋
(1).跌倒;跌落。 漢 蔡邕 《王子喬碑》:“其疾病尫瘵者,靜躬祈福,即獲祚;若不虔恪,輒颠踣。”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十六:“ 蔡攸 嘗賜飲禁中, 徽宗 頻以巨觥宣勸之。 攸 懇辭不任杯酌,将至颠踣。” 清 黃鈞宰 《金壺戲墨·撞車》:“有貴公子駕車出遊者……適與五套大車相撞擊,公子颠踣於車前。”
(2).喻覆滅,死亡。 漢 蔡邕 《釋誨》:“卑俯乎外戚之門,乞助乎近貴之譽,榮顯未副,從而颠踣。” 宋 朱熹 《與周丞相書》:“ 熹 之衰病,首尾七年……若不自揆,冒昧輕進,竊恐不唯自取颠踣,亦或反貽丞相軫念之憂。”
(3).挫折困頓。 宋 歐陽修 《衛尉卿祁公神道碑銘》:“今有人負材與能,昂立人上,與時争高下,不肯分寸屈其心,而卒困厄颠踣,怏怏不得志。” 明 胡應麟 《詩薮·古體下》:“ 太白 《蜀道難》……等,無首無尾,變幻錯綜,窈冥昏默,非其材力學之,立見颠踣。” 清 姜宸英 《故江南布政司右參議前戶部右侍郎栎園周公墓碣銘》:“忽夜起徬徨,取火盡燒其生平所纂述百餘卷,曰:‘使吾終身颠踣而不偶者,此物也!’”
詞語分解
- 颠的解釋 颠 (顛) ā 頭頂:華颠。 最高最初的部分:颠末(本末)。山颠。 傾倒,跌:颠沛。颠倒(僶 )。颠踬。颠覆。颠撲不破。 上下跳動:颠簸。 古同“癫”,精神錯亂。 筆畫數:; 部首:頁; 筆順編號:
- 踣的解釋 踣 ó 跌倒:屢踣屢起。 倒斃,僵死,破滅:踣其國家。踣斃不振。 筆畫數:; 部首:足;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颠踣”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diān bó,其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解析:
-
字面含義:跌倒、仆倒
指身體失去平衡而摔倒。例如:
- “公子颠踣于車前”(出自清代黃鈞宰《金壺戲墨·撞車》)。
- 在古文獻中,也用于描述跌落或意外摔倒的場景,如“疾病尪瘵者,靜躬祈福,即獲祚;若不虔恪,辄颠踣”(漢蔡邕《王子喬碑》)。
-
比喻意義:覆滅、失敗或死亡
用于抽象語境,表示事物或人的覆滅或困頓。例如:
- 形容政治或人生境遇的傾覆:“榮顯未副,從而颠踣”(漢蔡邕《釋誨》)。
- 朱熹曾用“颠踣”表達對自身處境的擔憂:“若不自揆,竊恐不唯自取颠踣”(《與周丞相書》)。
-
引申義:挫折與困頓
強調因困境導緻的艱難狀态。例如:
- “生計颠踣”指生活陷入困頓。
- 歐陽修《衛尉卿祁公神道碑銘》中描述“卒困厄颠踣”,即指最終遭遇挫折。
注意: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較少,常見于古文或文學作品中,需結合語境理解。其近義詞“颠踬”(diān zhì)側重“傾仆失足”,而“颠踣”更強調徹底跌倒或覆滅的結局。
網絡擴展解釋二
颠踣這個詞的意思
-----------------------
颠踣是一個詞,意思是指摔倒、跌倒或搖晃不穩的狀态或行為。
拆分部首和筆畫
-----------------------
颠踣這個詞的部首是 “阝”和 “足”,部首是漢字字形的組成部分,有助于理解字義。根據部首和筆畫,颠踣這個詞的拆分可以是 “阝”+“足”。其中,“阝”表示 “阜” 部首,而 “足” 則表示 “步” 部首。
來源和繁體字寫法
----------------------------
颠踣這個詞的來源和繁體字寫法是不确定的,它可能是一個古代漢字的變體或者異體字。
古時候漢字寫法
----------------------------
據我所知,古代漢字中沒有直接對應于颠踣的寫法。有關這個詞的古代漢字寫法的資料可能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和确認。
例句
----------------------------
1. 他踩到了香蕉皮,一下子颠踣了。
2. 在冰上行走的時候要小心,一不小心就會颠踣摔倒。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
組詞:颠倒、颠簸、颠沛、颠三倒四
近義詞:搖搖欲墜、摔跤、跌倒、失足、滑倒
反義詞:穩固、站穩、穩定、平穩、不搖晃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