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骼小。《楚辭·大招》:“豐肉微骨,調以娛隻。”《楚辭·大招》:“豐肉微骨,體便娟隻。”
微骨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多層釋義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字義拆分和典籍用例兩個角度解析:
一、字義溯源 根據《漢語大詞典》的釋義結構,“微”指細小、輕微,如《說文解字》注“微,隱行也”;“骨”指支撐人體的堅硬組織,《黃帝内經》載“骨為幹”。二字組合構成偏正結構,字面意為“細小的骨骼”。
二、典籍用例
三、現代語義演變 當代《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定義為:“①微小的骨骼;②比喻事物中起基礎作用的細微部分”。該釋義既保留傳統醫學内涵,又拓展出抽象概念用法。
(注:本解析參考《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3年版、《黃帝内經》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年校注本、《劍南詩稿》中華書局1976年點校本、《類經》中醫古籍出版社2005年整理本、《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等權威文獻。)
“微骨”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微骨(拼音:wēi gǔ)指骨骼細小,常用于描述人或動物的骨骼結構較為纖小。該詞由“微”(細小、輕微)和“骨”(骨骼)組合而成,強調體态上的纖細特征。
古代典籍:
該詞最早見于《楚辭·大招》中的“豐肉微骨,調以娛隻”及“豐肉微骨,體便娟隻”,形容人物體态豐潤而骨骼纖細,兼具柔美與輕盈感。
傳統用法:
在古代文學中,“微骨”多用于描繪女性或靈巧生物的體态,隱含對纖弱美的贊賞。
直接含義:
仍指骨骼細小,如“她身形微骨,行動輕盈”。
需注意的引申:
部分現代語境中可能誤用為“輕微骨折”(如例句),但此用法不符合原詞本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區分。
若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楚辭》相關注釋或漢典等權威辭書。
謗沮本縣薄收超次成訓陳留八俊持續打過打釺大笑抵難冬冬聲東裔隊旗額定值二三發颠蜂鳴器國有钴炮海土蕙的風會提回匝惑主減息擊動介乘巾衍久常蠲疑亢悍科舉考試廓張來早龍閣黴黧民官敏悟庖突破臉錢鈔奇蟲啓奠惬服清羸秦雪秋胡戚枝散壞師兵豕交飾翫送臘素儉擡杠天來大頭生頹淵吞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