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頑鑛 ”。堅硬的礦石。 宋 蘇轼 《石炭》詩:“南山栗林漸可息,北山頑鑛何勞鍛。”亦泛指頑石。 明 高啟 《太湖石》詩:“不如頑礦世所棄,滿山長作牛羊眠。” 清 唐孫華 《石鼓歌》:“文詞幸得附頑礦,不隨 秦 燄騰鬱攸。”
“頑礦”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頑礦”指堅硬的礦石,常用來形容難以冶煉或加工的原礦。該詞在古漢語中多作“頑鑛”(“鑛”為“礦”的異體字),強調礦石質地堅硬、不易處理的特點。
蘇轼《石炭》
“南山栗林漸可息,北山頑鑛何勞鍛。”
此句以“頑礦”指代北山鐵礦,說明其開采難度大。
高啟《太湖石》
“不如頑礦世所棄,滿山長作牛羊眠。”
通過對比太湖石的觀賞價值,反襯“頑礦”因堅硬無用而被棄置。
唐孫華《石鼓歌》
“文詞幸得附頑礦,不隨秦燄騰郁攸。”
以“頑礦”比喻石鼓的堅固,強調其曆經戰火仍存。
“頑礦”在文學中常被賦予象征意義,例如:
“頑礦”既是一個具體的地質學詞彙,也承載了文學中的隱喻功能。
《頑礦》是一個漢字詞組,其中的「頑」指的是人或者物體固執、堅硬不變的特性,「礦」指的是礦石。因此,「頑礦」的意思是形容性質固執且堅硬的礦石。
「頑」這個字的部首是「頁」,總共有 11 個筆畫。而 「礦」 這個字的部首是「石」,總共有 9 個筆畫。
「頑礦」是由兩個獨立的漢字組成的詞語,每個字都有自己的獨立含義。繁體字中的「頑」與簡體字保持一緻,而「礦」在繁體字中通常寫作「礦」。
在古代寫作規範尚未統一的時候,「頑礦」也有其他不同的寫法。例如,有些文獻中将「頑」寫作「頑」,而将「礦」寫作「鉱」。
1. 這座山上有着頑礦,非常難以開采。
2. 他的性格像塊頑礦,無法被輕易改變。
3. 這塊頑礦能被加工成一塊漂亮的首飾。
組詞:頑礦礦物、頑礦石、頑礦層、頑礦塊。
近義詞:頑固、頑強、堅硬。
反義詞:柔軟、溫和、易變。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