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骢馬的意思、骢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骢馬的解釋

亦作“騘馬”。1.青白色相雜的馬。 南朝 宋 鮑照 《結客少年場行》:“騘馬金絡頭,錦帶佩 吳 鈎。” 南朝 梁 《骢馬》詩:“驄馬鏤金鞍,柘彈落金光。” 唐 李賀 《浩歌》:“青毛騘馬參差錢,嬌春楊柳含細煙。” 清 孫枝蔚 《豔曲》之二:“青樓十萬戶,驄馬向誰家。”

(2).指禦史所乘之馬或借指禦史。 唐 李白 《贈韋侍禦黃裳》詩之二:“見君乘驄馬,知上 太行 道。” 唐 丘為 《湖中寄王侍禦》詩:“驄馬真傲吏,翛然無所求。” 明 鄭善夫 《送蘇侍禦從仁使蜀》詩:“驄馬今何去,玄冥歲已殘。” 清 嚴允肇 《送宋荔裳按察四川》詩:“驄馬出 薊門 ,駕言赴 岷 峨 。”參見“ 驄馬使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骢馬”一詞在漢語中主要有以下含義和用法,綜合多個權威來源分析如下:

一、基本詞義

  1. 指青白色相雜的馬
    骢馬本義指毛色青白相間的馬。據《說文解字》記載:“骢,馬青白雜毛也”,即毛色斑駁如菊花紋的駿馬。這一解釋在古詩文中常見,如《孔雀東南飛》中“踯躅青骢馬,流蘇金镂鞍”。

  2. 西域名馬的代稱
    唐代詩人萬楚的《骢馬》詩中提到“青骢”是産于西域的良馬,毛色青白相間,配有白玉鞍,象征高貴與氣派。


二、引申與象征意義

  1. 禦史的代稱
    古代禦史常騎青骢馬,因此“骢馬”成為禦史官職的借代。例如王維《洛陽女兒行》中“良人玉勒乘骢馬”,暗指丈夫身居要職。

  2. 文學意象
    骢馬常被用于形容英姿飒爽的形象,如萬楚詩作中通過“金絡”“白玉鞍”等細節,展現其矯健與主人身份的顯赫。


三、字形與讀音

四、其他說明

若需進一步了解骢馬在具體詩作中的意象分析,可參考萬楚《骢馬》的完整賞析,或查閱《說文解字》對馬類毛色的分類。

網絡擴展解釋二

骢馬

《骢馬》這個詞是指一種具有特定毛色的馬匹,它的毛色豐富多樣,一般為赤黃色或灰色。

拆分部首和筆畫

《骢馬》包含兩個部首,分别是馬(馬部首)和馬(馬部首)。根據漢字拆分的規則,它的總筆畫數為13。

來源

《骢馬》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中的《召南·吉日》篇中,用來形容一匹毛色灰白如骊龍、有黑色斑紋的美麗駿馬。

繁體

《骢馬》的繁體字為「驄馬」。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驄馬」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上仍然是由馬部首和馬部首組成,表示這是一種特殊的馬匹。

例句

他騎着一匹骢馬飛馳而過,引起了衆人的注目。

組詞

梁骢(梁國的名馬)、骢紋(指馬身上的花紋)。

近義詞

骥馬(形容卓越出色的馬匹)。

反義詞

驽馬(形容平庸無能的馬匹)。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