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撫養的意思、撫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撫養的解釋

[foster;raise] 供給衣、食 、住或其他生活必需品

由養父養母撫養一年

詳細解釋

(1).謂對部下或百姓的愛護體恤。《史記·孫子吳起列傳》:“明法審令,捐不急之官,廢公族疏遠者,以撫養戰鬭之士。”《後漢書·陳蕃傳》:“昔 高祖 創業,萬邦息肩,撫養百姓,同之赤子。” 唐 杜甫 《新安吏》詩:“掘壕不到水,牧馬役亦輕。況乃王師順,撫養甚分明。”《元典章·兵部一·曉谕軍條畫》:“軍馬别無調度,所司不知撫養。”

(2).對年幼者的撫育教養。《三國志·魏志·王基傳》:“少孤,與叔父 翁 居。 翁 撫養甚篤, 基 亦以孝稱。” 晉 李密 《陳情表》:“祖母 劉 愍臣孤弱,躬親撫養。”《古今小說·單符郎全州佳偶》:“我雖承汝十年撫養之恩,然所得金帛已多,亦足為汝養老之計。” 丁玲 《母親》三:“當日爺爺也還不是一歲就死了爹,全靠老太一人撫養的麼。”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撫養”是法律和倫理中的重要概念,其核心含義是長輩對晚輩的撫育、保護和教養義務。以下從多個維度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定義
    指父母、祖父母等長輩對未成年或不能獨立生活的子女、孫子女等晚輩提供生活所需(物質保障)并進行教育培養的行為。
    示例:父母需承擔子女的衣食住行費用,并關注其心理健康。

  2. 核心特征

    • 單向性:僅適用于“上對下”關系,如父母→子女,祖父母→孫子女。
    • 複合性:包含物質供給(如生活費)與精神關懷(如教育、情感支持)。

二、法律定義與義務

根據《民法典》相關規定:

  1. 主體與對象

    • 義務主體:父母(包括養父母、繼父母)、有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當父母死亡或無力撫養時)。
    • 對象:未成年子女、不能獨立生活的成年子女(如殘疾者)。
  2. 義務内容

    • 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如支付撫養費)。
    • 進行教育引導(如入學、品德培養)。
    • 特殊情形:非婚生子女與婚生子女權利平等,生父/母需承擔撫養費。

三、與其他概念的辨析

詞語 適用關系 核心區别 示例場景
撫養 上對下(長輩→晚輩) 強調教養與保護 父母養育未成年子女
扶養 平輩或雙向義務 側重互助與經濟支持 夫妻間相互扶助
贍養 下對上(晚輩→長輩) 特指物質與生活照料 子女照顧年邁父母

四、法律責任的邊界

提示:如需具體法律條文或案例,可參考《民法典》婚姻家庭編或咨詢專業律師(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撫養

詞義解釋

撫養是指對兒童或動物進行照料、培養和教育。

拆分部首和筆畫

撫養的拆分部首是手,筆畫數為9。

來源

撫養一詞由撫和養兩個字組成。其中,撫表示溫柔地對待,照料;養表示養育、培養。合在一起表示溫柔地照料和培養。

繁體

撫養的繁體字為撫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具體寫法需要參考古代字典和文獻。

例句

1. 他很愛撫養他的孩子,給予他們最好的關懷和教育。

2. 這個動物收到了好人的撫養,現在生活得很幸福。

常見組詞

1. 撫養費

2. 撫養權

3. 撫養任務

近義詞

1. 養育

2. 培養

3. 教養

反義詞

1. 忽視

2. 荒廢

3. 抛棄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