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亡國大夫的意思、亡國大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亡國大夫的解釋

《禮記·射義》:“賁軍之将、亡國之大夫與為人後者不入,其餘皆入。” 孔穎達 疏:“亡國之大夫者,謂亡君之國,言不忠且無智也。”後因以“亡國大夫”指不忠不智的前朝遺臣。《史記·淮陰侯列傳》:“敗軍之将,不可以言勇;亡國之大夫,不可以圖存。” ********* 《從心坎裡》:“這種精神和‘亡國大夫’的奴性正是立于相反的兩極端。”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亡國大夫"是漢語中具有曆史批判色彩的成語,典出《禮記·檀弓下》,原指國家滅亡後未能盡忠守節的臣子。該詞由"亡國"與"大夫"組成,其中"大夫"特指古代高級官職,現可作如下解析:

一、詞源釋義 《漢語大詞典》釋為"國家敗亡後仍貪戀祿位者",核心在于批判士大夫階層在國家危難時未盡職責。《辭海》補充其最早見于春秋時期,原指衛國大夫在國破後仍享受俸祿,後被孔子批評的典故。

二、深層内涵 該詞包含三層語義:1)身份特指性,專指士大夫階層;2)行為批判性,強調失職背德;3)曆史警示性,《古文觀止》注疏稱其"譏諷失節之臣,警醒後世為官者"。

三、用法特征 現代多用于兩種語境:1)曆史評價,如《史記》評李斯"雖位極人臣,實亡國大夫";2)現實隱喻,《古漢語常用字字典》載其可喻指現代社會中玩忽職守的官員。

四、典籍用例 《左傳·襄公二十九年》記載:"衛之亡也,其大夫皆辱。"即為此成語的早期應用場景。清代顧炎武《日知錄》卷十三更明确指出:"亡國大夫,不足與圖存。"

五、相關成語 可與"忠臣不事二主"形成反義對照,與"喪家之犬""敗軍之将"構成近義關聯,共同構建中國古代政治倫理評價體系。

網絡擴展解釋

“亡國大夫”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詳細解析:

  1. 基本釋義
    指不忠不智的前朝遺臣,常帶有貶義色彩。這一群體因缺乏忠誠和智慧,未能盡到輔佐君主的責任,導緻國家滅亡。

  2. 出處與典故
    源自《禮記·射義》:“贲軍之将、亡國之大夫與為人後者不入,其餘皆入。”孔穎達疏注解釋為:“亡國之大夫者,謂亡君之國,言不忠且無智也。”。後《史記·淮陰侯列傳》也引用類似表述,強化其貶義内涵。

  3. 使用場景

    • 曆史評價:用于批判前朝官員的失職,如鄒韬奮在《從心坎裡》提到:“這種精神和‘亡國大夫’的奴性正是立于相反的兩極端。”。
    • 警示意義:強調忠誠與智慧的重要性,避免因私利損害國家利益。
  4. 近義與反義

    • 近義詞:敗軍之将、不忠之臣
    • 反義詞:忠臣良将、國之棟梁
  5. 結構特點
    成語為偏正式結構,多用于書面語,常見作主語、賓語或定語。

總結來看,“亡國大夫”不僅是對曆史人物的批判,也蘊含對忠誠與責任的反思。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延伸典故,可參考《禮記》《史記》等文獻或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暗缪把定白發魚白雀卑秩邊心鼈甲哱啰柴火錢産業逞材承恩稱谀吹牛拍馬初來乍到除脫大紅大紫贉池膽如鬥燈青二藏方術士發題非道風雨如盤忿邑功伐弓膠皇華使黃牛山讙頭國渾蟲獲咎火種儁才空盤梨花大鼓慢講墓所捏着鼻子匿堯汔盡青壁請僞勤飾瓊篇識字壽祉肆矜宿艾碎瓦頹垣銅器外債頑戲帷冒畏頭畏尾獻民仙奴嚣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