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亡国大夫的意思、亡国大夫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亡国大夫的解释

《礼记·射义》:“賁军之将、亡国之大夫与为人后者不入,其餘皆入。” 孔颖达 疏:“亡国之大夫者,谓亡君之国,言不忠且无智也。”后因以“亡国大夫”指不忠不智的前朝遗臣。《史记·淮阴侯列传》:“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亡国之大夫,不可以图存。” ********* 《从心坎里》:“这种精神和‘亡国大夫’的奴性正是立于相反的两极端。”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亡国大夫"是汉语中具有历史批判色彩的成语,典出《礼记·檀弓下》,原指国家灭亡后未能尽忠守节的臣子。该词由"亡国"与"大夫"组成,其中"大夫"特指古代高级官职,现可作如下解析:

一、词源释义 《汉语大词典》释为"国家败亡后仍贪恋禄位者",核心在于批判士大夫阶层在国家危难时未尽职责。《辞海》补充其最早见于春秋时期,原指卫国大夫在国破后仍享受俸禄,后被孔子批评的典故。

二、深层内涵 该词包含三层语义:1)身份特指性,专指士大夫阶层;2)行为批判性,强调失职背德;3)历史警示性,《古文观止》注疏称其"讥讽失节之臣,警醒后世为官者"。

三、用法特征 现代多用于两种语境:1)历史评价,如《史记》评李斯"虽位极人臣,实亡国大夫";2)现实隐喻,《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载其可喻指现代社会中玩忽职守的官员。

四、典籍用例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记载:"卫之亡也,其大夫皆辱。"即为此成语的早期应用场景。清代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更明确指出:"亡国大夫,不足与图存。"

五、相关成语 可与"忠臣不事二主"形成反义对照,与"丧家之犬""败军之将"构成近义关联,共同构建中国古代政治伦理评价体系。

网络扩展解释

“亡国大夫”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详细解析:

  1. 基本释义
    指不忠不智的前朝遗臣,常带有贬义色彩。这一群体因缺乏忠诚和智慧,未能尽到辅佐君主的责任,导致国家灭亡。

  2. 出处与典故
    源自《礼记·射义》:“贲军之将、亡国之大夫与为人后者不入,其余皆入。”孔颖达疏注解释为:“亡国之大夫者,谓亡君之国,言不忠且无智也。”。后《史记·淮阴侯列传》也引用类似表述,强化其贬义内涵。

  3. 使用场景

    • 历史评价:用于批判前朝官员的失职,如邹韬奋在《从心坎里》提到:“这种精神和‘亡国大夫’的奴性正是立于相反的两极端。”。
    • 警示意义:强调忠诚与智慧的重要性,避免因私利损害国家利益。
  4. 近义与反义

    • 近义词:败军之将、不忠之臣
    • 反义词:忠臣良将、国之栋梁
  5. 结构特点
    成语为偏正式结构,多用于书面语,常见作主语、宾语或定语。

总结来看,“亡国大夫”不仅是对历史人物的批判,也蕴含对忠诚与责任的反思。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延伸典故,可参考《礼记》《史记》等文献或权威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摆划白招矩剥刺暴列册谥嘲咍尘涓捶胸顿足撺哄等期地下修文燔祀风埃匄贷敢是高崔侊饭公仲桂枝片玉固习沽誉合埶花緑头幻耀锪钻笺幅嗟唶九派利漕渠丽馆黎孑鸾绫马虎眼梅花妆免掉闽侥秘引评优颇侧绮语拳套鹊返人才库日内揉蓝辱抹石甗手舞足蹈锁顿太上皇团圆亡口畏爱违道文豹祆神衔勇细大无遗邪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