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 ancient time) be a local official] 舊指在京城以外的地方做官
放個外任
(1).指地方官職位。《三國志·魏志·王昶傳》:“ 昶 雖在外任,心存朝廷。” 宋 蘇轍 《辭起居郎狀》:“伏乞檢臣前奏,除臣一外任差遣,以全臣進退之分。”《紅樓夢》第九六回:“我今年八十一歲的人了,你又要做外任去。”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一:“有門生自外任歸,餽金為壽。”
(2).謂任地方官。《紅樓夢》第八一回:“自從老爺外任去了,他又常病,竟耽擱了好幾年。”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八:“餘己未歸娶,先生留飲:雲:‘老夫次首,有不慣外任,仍思内用之意。’”
“外任”是古代官制中的常見概念,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指在京城以外地區擔任官職,與中央朝廷的“京官”相對。該詞包含兩層含義:
古典文學中常通過外任情節推動故事,如《紅樓夢》賈政外任引發家族變故,反映古代官員仕途對家庭的影響。
以上内容綜合了多來源的文獻與釋義,若需進一步考證具體曆史案例,可查閱《三國志》《紅樓夢》等原著。
《外任》是一個漢字詞彙,表示外面擔任職務、工作或從事某種任務。它常用來形容官員、工作人員在外地或外國擔任職務。
《外任》的部首為「彳」,總共有9個筆畫。
《外任》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其源自於小篆字體。在古代,《外任》的意思與現代相近,指派官員或人員到外地從事職務。
《外任》的繁體字為「外賃」。
在古代,《外任》的漢字寫法可能與現代略有不同,但具體的寫法需要通過研究古代字典來确定。
1. 他多年來一直在外任職,很少回家。
2. 這位官員在國外任職期間,為促進兩國友好關系做出了重要貢獻。
1. 内外任:指在國内外同時擔任職務。
2. 外任官:指派往外地或外國擔任官職的人員。
3. 外任期:指外派工作或官職的時間。
1. 出使:表示派遣使節到外國從事外交使命。
2. 外派:指派遣人員到外地或外國工作或擔任職務。
3. 現任:指目前擔任的職務。
1. 内任:指在國内擔任職務。
2. 回任:指返回原先擔任職務的地方。
3. 卸任:指解除擔任的職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