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的意思、泰國的詳細解釋
泰國的解釋
東南亞國家。在中南半島中部。舊名暹羅。面積5140萬平方千米。人口6040萬(1995年)。首都曼谷。中部有湄南河平原,餘為山地和低緩高原。熱帶季風氣候。經濟以工業為主,有采礦、煉油、紡織等部門。世界最大的稻米出口國。旅遊業發達。
詞語分解
- 泰的解釋 泰 à 平安,安定:泰適(幽閑安適)。泰安。泰然處之。 佳,美好:泰運。否(?)極泰來。 極:泰西(舊指歐洲)。 驕縱,傲慢:泰侈(驕縱奢侈)。驕泰。 通:天地交泰。 筆畫數:; 部首:水; 筆順編
- 國的解釋 國 (國) ó 有土地、人民、主權的政體(古代指諸侯所受封的地域):國家。國土。國體(a.國家的性質;b.國家的體面)。國號。國度(指國家)。國策。國情。國法。國力。國防。國威。國寶(a.國家的寶物;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泰國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泰國(泰語:ประเทศไทย),全稱泰王國(The Kingdom of Thailand),是東南亞的君主立憲制國家。以下從多個維度綜合解釋:
一、基本概況
- 地理位置:位于中南半島中部,東連柬埔寨,東北接老撾,西北與緬甸交界,南接馬來西亞,東南臨泰國灣,西南瀕安達曼海。
- 面積與人口:總面積約51.3萬平方千米,2020年人口約6617萬,以泰族為主,華族、馬來族等30多個民族共存。
- 語言與宗教:泰語為國語,90%以上民衆信仰佛教。
二、曆史沿革
- 王朝更替:公元1238年建立素可泰王朝,後曆經大城王朝(1350-1767年)、吞武裡王朝(1767-1782年)和曼谷王朝(1782年至今)。
- 殖民與獨立:16世紀遭歐洲列強入侵,但通過外交手段保持獨立,成為東南亞唯一未殖民化的國家。
- 政體演變:1932年改為君主立憲制,1949年正式定名“泰國”(舊稱暹羅)。
三、文化特色
- 佛教影響:全國遍布寺廟,傳統節日如水燈節、宋幹節(潑水節)均與佛教相關。
- 王室地位:君主立憲制下,王室在民衆中享有崇高地位,與政府形成獨特平衡。
四、經濟與社會
- 經濟結構:以工業、農業(世界最大稻米出口國)和旅遊業為支柱,屬外向型經濟體。
- 行政區劃:全國分為5個地區,下設77個府,曼谷為唯一直轄市。
詞源釋義
“泰國”在泰語中意為“自由之地”(Prathet Thai),源自其未被殖民的曆史。舊稱“暹羅”于1949年廢止,改為現名以強調民族主體性。
(如需進一步了解節日、旅遊等信息,可參考來源、12等)
網絡擴展解釋二
泰國:
泰國,指的是位于東南亞的一個國家,全名為泰王國,官方語言為泰語。拆分部首為氵(水部)和田(田部),共有10畫,筆順為橫豎交替。
來源:
“泰國”一詞源自中國古代對泰族的稱呼,也就是泰王國的前身。早在宋朝時期,中國開始稱呼泰族為“大泰”,後來經過演變,稱之為“泰國”。泰國因為與中國接壤,兩國交流頻繁,因此其名稱也漸漸被接受并沿用至今。
繁體:
泰國的繁體字為「泰國」。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泰國名稱的漢字寫法為「耐國」,這是一種音譯的寫法,即音近而義遠。
例句:
1. 我計劃下個月去泰國旅遊。
2. 泰國的美食非常豐富,我特别喜歡吃泰式炒河粉。
組詞:
泰國的組詞有:泰國人、泰國菜、泰國文化、泰國曆史等。
近義詞:
泰國的近義詞有:泰王國、曼谷(泰國的首都)、暹羅(指泰國的舊稱)。
反義詞:
泰國的反義詞為其他國家的名稱,如中國、美國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