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日月運行,光陰流逝。兔,月中玉兔;烏,日中金烏。 唐 莊南傑 《傷歌行》:“兔走烏飛不相見,人事依稀速如電。” 宋 晏殊 《清平樂》詞之一:“兔走烏飛不住,人生幾度三臺?” 明 朱權 《荊钗記·慶誕》:“兔走烏飛,星移物換。” 明 唐寅 《春日花前詠懷》:“我且花前沉醉,管甚箇兔走烏飛,白髮蒙頭。”
“兔走烏飛”是一個漢語成語,形容時光飛逝、日月交替的自然規律,蘊含着古人對時間流逝的詩意感知。以下從多個角度詳細解析其含義及文化内涵:
該成語以“玉兔”(月亮)和“金烏”(太陽)為意象,字面指日月運行,引申為光陰快速流逝。其中:
“兔走烏飛”将神話意象與時間感知結合,既是中國古代天文觀的體現,也承載着對生命哲理的思考。其生動的畫面感,使其在詩詞、散文中成為描繪時光流轉的經典表達。
兔走烏飛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形容行動迅速,速度極快,比喻事物變化迅速或行動敏捷。
兔(免字底部部首+5畫) 走(走字左邊部首+7畫) 烏(烏字左邊部首+6畫) 飛(飛字底部部首+9畫)
兔走烏飛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寓言故事《兔走烏飛》。故事中,兔子邀請烏鴉去參觀自己的家,兔子的家距離地面很高,兔子先一步飛了上去,等到烏鴉也來時,兔子告訴烏鴉自己其實是跳上去的,故意騙烏鴉。烏鴉為了表示自己也能夠做到,也跳了起來,結果卻摔得很慘。後來,人們用“兔走烏飛”這個故事來比喻行動迅速,速度極快。
兔走烏飛(烏:黑色的烏鴉)
兔走烏飛(飛:古代對“飛”字的寫法)
他的反應和思維速度快得讓人仿佛見證了兔走烏飛。
兔狼同穴,飛黃騰達,烏煙瘴氣
兔起鹘落,兔脫烏奔
烏飛兔走,死灰複燃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