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誓墓的意思、誓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誓墓的解釋

《晉書·王羲之傳》:“時驃騎将軍 王述 少有名譽,與 羲之 齊名,而 羲之 甚輕之,由是情好不協…… 述 後檢察 會稽郡 ,辯其刑政,主者疲於簡對。 羲之 深恥之,遂稱病去郡,於父母墓前自誓。”後因以“誓墓”稱去官歸隱。 宋 陸遊 《書志》詩:“往年出都門,誓墓志已決。”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誓墓”是漢語中具有典故性質的詞語,其核心含義指代古代官員辭去官職後,在父母或先祖墓前立誓不再出仕的行為,常用來表達決意歸隱、遠離官場的心志。該詞源自東晉書法家王羲之的典故,據《晉書·王羲之傳》記載,王羲之因不滿上司王述的刁難,在父母墓前“自誓去官”,從此隱居會稽山,潛心書法創作。

從詞義構成來看,“誓”即立誓、宣告,“墓”指代先人墳墓,二字組合體現了古人“孝義為先”的倫理觀念。這種行為既包含對家族祖先的告慰,也暗含對現實政治的不滿,因此該詞在古典文獻中多用于文人表達氣節或政治立場,例如宋代陸遊《上書乞祠》中“誓墓那因一懷祖”即借典故抒發心志。

現代漢語中,“誓墓”的使用場景較為局限,主要出現在曆史研究、文學評論領域,或作為成語引用以增強表達的古雅色彩。例如在分析古代隱逸文化時,可引用該詞說明士人階層“以退為守”的價值取向。

網絡擴展解釋

“誓墓”是一個具有曆史典故的詞語,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層面解析:

一、基本含義

該詞字面意為“在墓前立誓”,常被引申為立下堅定誓言不達目的不罷休,強調決心的不可動搖性。例如用于形容對學業、事業目标的執着追求。

二、曆史典故

其典故源自《晉書·王羲之傳》:東晉書法家王羲之因恥于與政敵王述共事,憤然辭去會稽内史官職,并在父母墓前立誓永不複出。這一舉動使“誓墓”成為辭官歸隱的代稱,如宋代陸遊詩句“誓墓志已決”即化用此典。

使用差異

需注意語境差異:

部分網絡釋義僅強調決心層面,但結合曆史淵源,其核心文化内涵與士大夫的氣節操守緊密關聯。

别人正在浏覽...

敗膏八恺抱慤參柴侈媻辭言措詞黛壑大量刀劄燈影颠眴低級東坡巾斷紙餘墨蛾眉月犯而勿校豐秀格末楻闆火米矯翼雞丁解竈進給金儀劇煩曠日持久棱聳離蠥輪直旅鴻帽盔末行木檄蓬頭跣足錢荒青山緑水丘落全影删要聲韻學審省豕虱失調收費送放酸狖堂會潭潭霆電外景外鄉塕薆象表巷陌享世享有蕭屏小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