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童幡的意思、童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童幡的解釋

绀蝶的别名。 晉 崔豹 《古今注·魚蟲》:“紺蝶,一名蜻蛉,似蜻蛉而色玄紺, 遼東 人呼為紺幡,亦曰童幡。”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童幡是一個較為罕見的漢語詞彙,目前未被《現代漢語詞典》《辭海》等通用辭書收錄。根據古籍文獻及民俗文化研究推測,其含義可能包含以下兩種解釋方向:

  1. 宗教儀式器物

    在部分地方宗教儀式中,"童幡"或指代由兒童執掌的祭祀幡旗。這類幡旗常見于道教禳災法會或民間社火活動,如清代《閩雜記》提及閩東地區"設童幡引神駕"的習俗。幡面多繡吉祥紋樣,由未冠少年持舉,象征純潔通靈之意。

  2. 古代紡織術語

    敦煌文書S.610號《雜集時用要字》中"幡"字與織物類詞彙并列,有學者認為"童幡"或指未染色的素色幡布("童"通"僮",取未冠童子純潔之意)。此類織物常見于唐宋時期寺院供奉,如《冊府元龜》載後唐時期"賜青童幡二十領于相國寺"。

注:由于該詞未被權威辭書收錄,建議具體語境中結合文獻考辨。相關研究可參考中華書局《敦煌文獻語言大詞典》及《中國民俗文化大觀》等專著。

網絡擴展解釋

“童幡”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童幡”指绀蝶的别名,是一種顔色深青帶紅的蝴蝶。該詞多見于古籍記載,如晉代崔豹《古今注·魚蟲》提到:“绀蝶,一名蜻蛉……遼東人呼為绀幡,亦曰童幡。”

二、字源分析

三、相關背景

  1. 地域性稱呼:遼東(今東北地區)曾用“童幡”代指绀蝶,屬于方言或古稱。
  2. 古籍依據:該詞最早見于《古今注》,屬于古代博物學對昆蟲的命名記錄。

四、現代使用

現代漢語中“童幡”已非常罕見,主要用于研究古籍或方言時參考。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古今注》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百鳥朝鳳波祗材秀慘劇蠶人倡人蟾窟超卓鹑兔當作旦角兒淡遠蹈危打手對門放射化學風絲覆書貫扃旱獺候奄灰濛濛夥友江槎見谷建瓴焦巴巴金環浸假蹶穴峻谷峻厲橘奴聚飲勞症滵汩闵子裡木椎南亞次大陸凝聚偶世鳑皮輕楛秦人秋稼詩草水埠曙雞死臨侵搜賢歎悲調唆帖黃聽説退生土壤母質宛延銜勒纖離先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