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绀蝶的别名。 晉 崔豹 《古今注·魚蟲》:“紺蝶,一名蜻蛉,似蜻蛉而色玄紺, 遼東 人呼為紺幡,亦曰童幡。”
“童幡”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童幡”指绀蝶的别名,是一種顔色深青帶紅的蝴蝶。該詞多見于古籍記載,如晉代崔豹《古今注·魚蟲》提到:“绀蝶,一名蜻蛉……遼東人呼為绀幡,亦曰童幡。”
現代漢語中“童幡”已非常罕見,主要用于研究古籍或方言時參考。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古今注》原文。
童幡(tóng fān)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它包含了“童”和“幡”兩個字。
“童”字的部首是“立”,它的筆畫數為六畫;“幡”字的部首是“巾”,它的筆畫數為13畫。
童幡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文獻,多見于古代文學作品中。在古代,幡是一種旗幟的一種,常用于軍隊标識或宗教儀式。童幡則表達了幼童手持幡旗的場景。
童幡的繁體字為「童幡」。
在古時候,童幡的漢字寫法可能略有不同,但基本上由「童」和「幡」兩個部分組成。例如,「童」字可能寫作「仝」,「幡」字可能寫作「旛」。
1. 小明手持童幡,笑逐顔開。
2. 女兒戴上童幡,在庭院中舞蹈。
組詞:童年、幡然、童心、幡藍。
近義詞:童旗、幼旗。
反義詞:成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