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猶屏息。有意地屏住氣,暫時抑制呼吸。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屍變》:“客大懼,恐将及己,潛引被覆首,閉息忍咽以聽之。”
(2).關店,歇業。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政聞社宣言書》:“夫民間事業之腐敗,其結果以財力盡,而至於閉息,此今後數年間所當屢見之事也。”
(3).猶閉氣。 宋 蘇轼 《養生訣上張安道》:“閉息,最是道家要妙。先須閉目浄慮,掃滅妄想,使心源湛然,諸念不起,自覺出入息調勻,即閉定口鼻。” 清 汪懋麟 《題山陰圖》詩:“鈎簾正好安吟榻,閉息還宜展道經。”參見“ 閉氣 ”。
“閉息”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根據使用場景不同有所差異,主要包含以下三種解釋:
屏住呼吸
指有意地暫時抑制呼吸,常見于文學或日常描述。例如清代蒲松齡《聊齋志異·屍變》中:“閉息忍咽以聽之”。這種用法強調通過控制呼吸達到專注或隱蔽的目的。
關店、歇業
用于描述商業活動的中止,屬于近代漢語用法。例如辛亥革命相關文獻提到“財力盡而至于閉息”,指因經營困難導緻的停業。
氣功/養生術語
在道家修煉或氣功中,指通過閉氣調節呼吸的方法。宋代蘇轼《養生訣》提到“閉息最是道家要妙”,需閉目靜心、控制呼吸節奏以入定。現代醫學百科也将其定義為“停閉呼吸的耐久力訓練”。
與“閉氣”的關系
部分文獻将“閉息”與“閉氣”視為同義詞,但嚴格來說,“閉息”更強調呼吸的主動控制,而“閉氣”可能包含被動或病理性的呼吸暫停(如溺水時的閉氣)。
應用場景
如需更詳細的曆史用例或養生方法,可參考《聊齋志異》《養生訣》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